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科协 >> 年度工作 >> 内容
常州市科协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1-18   来源:科协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市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五大明星城”建设总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出实招、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科协组织“三性”有效增强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协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得到提升。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采取党组中心组学习、举办理论辅导报告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形式,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有更强自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有更高要求。全年党组理论中心组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2次。丰富党员教育形式,通过举办科协系统爱国奉献奋斗精神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学习强国”挑战赛、斗书大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坚持科学战“疫”,科协组织的突发应对力得到加强。高效应对新冠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党有号召、群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启动应急科普预案和应急科普联动机制,依托“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开辟疫情专栏“科协在行动”,累计发布科普信息140余篇,破除网络谣言41条,总阅读量超10万人次。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达15万。强化防控宣传,与常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依托科普大屏、公交车、地铁等平台全天候分类推送科普视频。破解需求难题,对接京东云打造“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和“疫情就医指导在线咨询”共享平台,缓解物资供给和群众就医问题。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支援社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35人次,服务总时长720余小时,充分发挥了科协组织科学战役的生力军作用。

二、用心用力用情服务,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持续发力

(一)加强双创工作指引,推动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依托众创空间联盟和众创云服务平台,推出全新创业孵化伍佰计划,通过开展企业问诊、企业培训,赋能常州科技企业500家。全年共组织7场路演日活动,推荐项目41个,线上观看人数超14万。举办线下科创沙龙41期,科技咖啡馆13期,网上企业家访谈4期。联合市总工会推出《创业百问》工具书,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助力武进高新区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联合举办“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品牌赛事,双创服务影响力不断攀升。

(二)加强人才举荐表彰,助力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推出“科技人物展风采”专栏,对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度报道,积极营造尊重科技人才的社会氛围。先后组织推荐1个团队、3名个人参加国家创新争先奖评选;推举1名个人申报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成功推选2人入围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戚研所总经理王文虎被评为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成功推选7人成为江苏省企业创新达人。启动常州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助力15名优秀科技青年成长成才。

(三)加强建家交友工作,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与服务。继续开展高层次人才家庭医生配备工作,为全市191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三大类15项综合签约服务。先后组织23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活动和28名优秀科技人才开展考察休养。举办“科学道德讲堂”,特邀民法专家刘克希作“民法典”主题宣讲。制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和《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规范指导意见》,新设立中车戚墅堰机车研究所、机器人科技协会等4个“科技工作者之家”,持续推进科技人才阵地建设。围绕“科技工作者日”开展系列活动,慰问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援鄂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走访联系逸发新材、艾肯智造等领军人才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组织开展委员科普考察和观影活动,开阔委员视野。组织相关学会和企业联合举办青年科技工作者鹊桥联谊活动,关心会员生活。

三、加强科技经济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突出

(一)推动省会战略合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局面。2020年,市科协启动实施中国科协“第二批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试点项目”——“科创中国∙智汇常州”科技融合行动,聚焦协同创新、区域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五创”服务,打造科技服务品牌,助推产业发展。推动省会合作协议纵深发展,市科协与中国电工学会、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常州联络站正式挂牌。搭建平台助力学会、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合作。组织召开科研院所座谈会,促进市级层面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加速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成果转化。广泛集聚省级学会高端资源。先后促成省能源研究学会与市机电工程学会、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省纺织工程学会与天宁区科协、省农学会与钟楼区科协、常州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与市二院达成合作。

(二)汇聚人才技术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展现新作为。依托市区两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助力农村农业扶贫。先后组织实施“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和“农村百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农业专业人才能力。举办国家蜂产业体系培训会,有效帮助金坛当地蜂农解决技术问题,提升养殖收入。充分发挥协会技术、信息和资源优势,推进市食用菌技术协会对接帮扶陕西安康的石泉和宁陕县农民脱贫,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奖的团队。溧阳老科协会员潘洪强多年送科技下乡,扶贫助农的事迹两上“学习强国”,被授予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奖。夯实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创建10家科普惠农服务站,成立农业科技专家库,持续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荣获市级“三下乡”先进集体称号。深入开展“阳光扶贫”,累计资助金坛区朱林镇西岗村扶贫资金50万元,助力结对14户困难家庭全部脱贫。

(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推动学会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累计报送智能制造、石墨烯、轨道交通制造企业情况及需求30条。联合中国电工学会通过在线培训模式助力江苏华冠电器等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强创新方法推广。举办两场TRIZ创新方法培训班,受训企业科技研发人员120人次,解决创新关键难题十余项。北汽新能源汽车代表队在全国20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2020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全方位开展科技信息服务。举办科技信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培训班,针对全市100多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技术主管、研发工程师开展培训,强化企业借力科技信息库内专利信息等内容的转化和应用。今年共新增注册企业24家,征集应用案例30多篇,实现转化经济效益3亿多元。优化平台服务,助力产学研一体发展。完成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换届,举办第八届经营者论坛,组织会员单位参加校园招聘会,累计帮助江苏品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签约42名优秀毕业生。

(四)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学术交流能力实现新提升。举办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学术活动月,围绕科技自主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30多场学术讲座、技术研讨会、科研成果发布会和产业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专门发表寄语为学术活动月作专题指导。常州市预防医学会、护理学会、心理学会以疫情防控、心理咨询为内容开展学术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举办非遗购物节等线上线下活动,市机器人科技协会举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及应用”报告会。学术活动贴近需求,走近市民。

(五)加强平台项目建设,海智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荐武进国家高新区成功创建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大力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省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天宁经开区中日韩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组建离岸创新创业联盟,建立风投基金,建设离岸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成离岸基地省级评估验收。举办专场线上路演活动和创新投资与产业合作大会,签约8个重点项目和平台,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三新经济”等方向,征集我市园区和海智基地与中国科协海外基地合作项目需求,邀请中国科协海外基地专家对接海智与园区合作机制和运营模式,招引部分项目落地常州并给予经费支持。大力开展海智活动,先后举办中外企业联谊会、全国工业智造博士后学术论坛、2020年武进高新区创新指数发布会暨第六届海智对接交流会等大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外创业者科创中国行”和科创中国国际技术交易专场项目推介等品牌活动,海智对接成效明显。

(六)建言献策提档升级,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取得新成效。继续培育科技智库品牌,形成一批以《2020年常州市科技智库研究报告汇编》为代表的较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呈报推送。一是软课题项目更加规范。2020年市科协软科学课题首次集中举办开题培训,指导课题组把准了研究方向,明确了基本规范。经专家评审,共对数字经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等方向立项课题48个,结题47个。科技期刊更加贴近热点。围绕“区块链”、“病毒性传染病”、“芯技术”等热点专题,共编辑《常州自然科学》杂志6期,受到欢迎。科技建议更有成效。围绕产业热点和民生焦点,编印科技工作者建议7期,其中,老科协课题组的《关于常州地区传染病防治的对策建议》获市委书记齐家滨批示。

四、打好科普“组合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一)强化纲要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动员力进一步增强。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制定《常州市全民科学素质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和《常州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支持科普项目12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0万元。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动,以防震减灾日、气象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网络科普知识竞赛和“一月一主题”的“科普号”地铁公益科普宣传,依托日报、电视、微信等立体式媒体矩阵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形成齐抓共建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强基础科普设施建设。继投建天宁海洋科普馆后,2020年又新投建新北薛家植物科普馆,推进钟楼流动科普大篷车顺利运行,积极探索社区科普“一区一品”新格局。2020年,共创成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9家、市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1家。推动全市224个科普场馆累计接待公众达110万人次,进一步推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建成掌上科普游平台,推出科普馆网上VR展示、科普游线路预告、科普地图定位、科普游网上报名等项目,实现科普“云上化”。新建常州科普资源网,打造集科普视频、科普文学、科技人物、科技期刊等为一体的网上科普信息平台,为市民提供权威的科普咨询。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百场科普报告进基层活动,组织96名科普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编制社区科普服务手册,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组织志愿者赴苏州大学参加服务专题培训班,提升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注册科技志愿服务人员达1586人,评选表彰优秀科普志愿者150人。常州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区科协主席张俊分别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溧阳、金坛、武进科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统筹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和志愿服务,实现融合共建。开展系列品牌科普活动。重点围绕常州市第三十一届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两大品牌活动,组织全市各级科协、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718项,活动数量居全省第一,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良春杯”科普作品大赛连续举办十一届,良春集团赞助金额超150万。举办第二届公民科学素质网络大赛,累计3.4万人次参与网上答题,大赛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溧阳、金坛也组织开展了公民科学素质网上竞答活动。常州代表队获得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赛三等奖。持续打造市民科普游品牌,编辑科普游折页,持续推动亲子游、博物馆游、乡村游等主题科普游,全年组织近1600余人畅游科普基地,科普惠民深入人心。

(三)重视科技特色教育,青少年科技活动进一步活跃。科技基础不断夯实。组织召开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推进会,制定下发2020年市级俱乐部活动方案,加强部署指导。推动常州第一中学创立青少年人工智能俱乐部,全市科技俱乐部总数达到了12家。遴选全市16名科技教育精英,成立常州市科技教育专家团,加强全市科技教育指导。命名市级“十三五”第五批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10所。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培育“科技教育综合示范校”50所、“名师工作室”31家、“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16 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5家。科技竞赛蓬勃开展。2020年共组织举办常州市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航空模型竞赛、创新科技制作挑战赛、无人机比赛、科幻作文大赛等10多项科技竞赛,吸引近10000名学生踊跃参与。成功举办第六届苏台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加强了两岸学生科技文化交流。推动溧阳市举办首届“科普1号”青少年编程大赛,金坛区、新北区举办中小学科学节,浓厚科技氛围。科技教育硕果累累。2020年,全市科技竞赛成果丰硕,共获得省一等奖212项,全国一等奖75项、二等奖89项,国际一、二、三等奖7项。其中,常州代表队斩获省青少年“诗词里的科学”网络挑战赛团体一等奖。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市丽华中学、常州市博爱小学被授予“江苏省科普科幻教育基地”称号。常州北郊高级中学、龙城小学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隆重举办第二届“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10个市长奖、10个提名奖、9个优秀科技辅导员、10个科技创新摇篮奖,进一步激发了全市青少年科学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聚焦改革再出发,科协组织自身建设有力加强

(一)系统同发力,基层科协组织力实现新跃升。新成立经开区科协,科协组织进一步壮大。召开基层科协组织建设“4+1”工作推进会,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提升“4+1”工作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辖市区科协实现“4+1”工作全覆盖,全年共吸纳“四长”888名,数量居全省前列。组织推荐1家综合示范单位、2个单项工作典型入选省科协“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总结推广科协系统优秀组织、案例经验做法,选树基层“四长”优秀典型,在各主流媒体及“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推送,其中红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徐定南事迹被“学习强国”采用。

(二)管理再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展现新气象。推进学会新一轮能力提升工程。2020年,共评立“特专优精”项目55项,优秀科技社团工作者20名。进一步规范学会运行机制,指导学会理清与主管单位的权责关系,组织部分学会赴省级学会开展专题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学会云平台作用,将软课题项目申报及学会能力提升项目申报纳入云服务平台整体管理,并与学会考核挂钩,提升了平台使用效率。出台《市科协关于吸纳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为团体会员的意见》,规范吸纳民非企业相关程序,全年吸收常州市亘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等5家单位成为市科协团体会员。新组建企业科协61家。

(三)措施再强化,自身治理能力取得新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压。制定市科协《党建工作意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清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清单》等党建规范性文件,定期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召开市科协作风建设大会,严格落实廉政谈话制度,扎实开展违规吃喝和烟(卡)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严格落实私车公养、挂证取酬和违规借贷三类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市科协实际,认真排查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扎实整改纠正,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内部管理规范优化完善。根据科学合理的要求,对标市级考核方案,制定《市科协部门考核办法》和《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方案》,进一步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开启新征程,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1年,市科协的总体工作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对常州“十四五”的发展思路再谋划、发展重点再明确、发展举措再深化,坚持“四服务一加强”的职责定位,聚焦群团改革再出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为“五大明星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1. 实施凝心聚力行动,持续引领科技工作者助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科协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科技工作者政治责任感,引领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一是抓好政治引领不放松。各级科协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举办“科技道德讲堂”、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培训、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确保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五大明星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发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常州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认真做好市科协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组织筹备工作,确保大会圆满顺利召开。

    二是强化关心关爱重实效。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紧贴时代需求,突出科协特色,定期举办专家休养培训,继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举荐表彰优秀科技人才。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认真组织国家、省市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持续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优秀科技人才交流、集聚的平台。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着眼改进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拓展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渠道,持续推进常州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自主科研选题设计、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在有影响的科技组织任职等,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道德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带头人。

    二、实施创新助力行动,持续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确保科技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拓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协同创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取得突破,科协组织在科教创新中作用更加凸显。

    一是强化省会合作落实力度。紧紧围绕“五大明星城”建设和先进制造业战略规划,积极协调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服务常州,持续打造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推进省、市、县三级学会服务联动,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努力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制约项目,协同推进一批成果转化项目,联合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和典型案例。

    二是持续打造学术交流品牌。瞄准科技前沿,聚焦产业布局,汇集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针对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精心打造学术活动月、科技咖啡馆、科创沙龙等品牌学术活动。持续推进创新方法进企业活动,通过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是加强海智平台项目建设。在总结离岸基地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离岸基地,吸引海外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基地。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广泛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突出地方产业需求、项目落地成效、海内外资源整合。拓展海内外智力资源。加强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交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三、实施科普引领行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确保科学素质建设进入良性生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现代科普体系功能显著增强。稳步提升常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一是健全科学素质纲要推进机制。围绕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统筹谋划常规性科普和应急性科普组织方式,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发声、释疑解惑,做好应急科普引导工作。推进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力争新一批创建的国家级、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全域科普体系。

    二是高效推进重点人群科普工作。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持续开展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加强学校青少年科学教育,努力构建以“科学教育俱乐部+科学教育示范学校”为支撑的学校科学教育体系。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持续组织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江苏赛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各类科普活动,逐步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基层科学素质行动,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地生根。

    三是有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专题科普馆、社区科普馆为骨干,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支撑,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补充,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科普设施体系。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我市综合性科技馆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和产品体验(展示)中心,采用三级(市、区、街道)联动的方式重点扶持新北区薛家镇后肖社区植物科普馆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大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扶持力度,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完善“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探索智慧科普建设,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服务。用好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加强与主流新媒体平台合作,注重采用新媒体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科技志愿者队伍。

    四、实施智汇龙城行动,持续增强科学决策服务能力。确保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多渠道大范围集智集策”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智库人才队伍,决策咨询、建言献策和第三方评估工作进一步拓展,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升,智库建设持续保持高水平态势。

    一是加强科技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各类专业研究院的作用,依托市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不断扩大科技智库外围体系。培育一支以院士、行业专家为支撑的核心研究团队。以项目为纽带,广泛凝聚科技界、产业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资源,形成一支素质一流、结构合理的外围专家人才队伍。

    二是拓展科技智库转化载体建设。打造建言献策品牌,办好《常州自然科学》杂志等现有专刊,形成系列《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软课题研究汇编,及时反映科技界情况。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将智库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

    三是加大科技智库品牌建设力度。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引导各方专家资源,积极开展建言献策。

    五、实施改革提能行动,持续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确保强“三性”去“四化”成效更加显著,“三型”组织特色更加鲜明,学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科协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新时代科协干部队伍建设更富成效,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和群团组织建设再出发,加强群团共建互动,深入开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对标找差、比学赶超”行动。

    一是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党组中心组学习,统筹做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运用“三项机制”,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彰显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业绩。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抓早抓小,形成用“硬规定”管人、管物、管事的自觉。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和群团共建。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始终坚定稳中求变“进”的信心,保持科协事业发展“稳”的定力,以确定的努力对冲不确定的外部变量,推动全市科协组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面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真正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发挥好科协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科协代表服务工作,推进网上科协建设,加快“有形之家”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获得感。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聚焦“融合共建”。积极探索党建带群建、区域化群建、群团共建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群团工作合力。建立群团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同点发力,同向发力,联合开展重点活动,建立群团资源共享合作平台。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学会能力建设。完善“4+1”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优化学会治理结构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推进学会依法、民主、自主办会,完善学会决策、运行、和监督机制,加强学会换届管理和组织建设,鼓励围绕交叉学科、新兴业态及产业发展需求等,组建成立新的学术组织。畅通学会组织进出渠道,对活动不正常、运行能力弱、社会认可度低的学会实行强制退出机制。深入实施“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形成一批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一流学会”,打造一批基础牢、特色鲜明的“特色学会”。加强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13-2014 Chang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