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科协2021年工作报告和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1-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科协十二届一次常委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任务。下面,由我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1年,市科协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科协和市委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532”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科协地位、作用凸显,科协影响力大幅增强。


一、坚持政治立魂,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安排,在第五指导检查组调研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四专”行动,即先后开展12次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6次主题党日活动等专题培训、7次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邀请市委宣讲团作2次专题宣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党史观,勇当常州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响应企业需求,推出“创新创业助企行”活动,响应群众呼声,打造科普旅游新名片,响应基层反映,市科协领导全员“挂帅”市区联动项目9个,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在“龙城科普”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百年天天学”专栏,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党史知识答题竞赛等多项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内涵。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组织3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培训班。举办以“党的关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科技工作者征文暨演讲大赛,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常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学党史·爱家乡”主题科普活动,联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5家成员单位参加校园招聘会。常州市智能家居学会新设立党支部,目前全市共有6家学会单独成立党支部,“党建带会建”持续增强。新设立武进环太湖艺术城科技工作者之家,壮大科技人才阵地。持续开展“八一”科技拥军活动,组织3名党员赴五角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阳光走访”,慰问金坛区朱林镇西岗村基层群众。


二、助力成长成才,加强对科技人才服务的精准呼应


依托众创空间联盟和众创云服务平台,全年共组织“爱创杯”等项目路演6场,推介项目35个,举办线下科创沙龙51期,科技咖啡馆12期。市农技协强化银企对接,联合平安银行开展绿色农产品定向合作活动。围绕“科技工作者日”开展系列活动,走访慰问市一院护理部主任翁亚娟等5名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组织4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健康体检。积极举荐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类评选,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徐俊辉等8人成功入选市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次从市级青年人才库中选拔推荐4名同志成功入选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创历年新高。金坛建昌红香芋协会蔡冬生获评2021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工作者”,常州市老科协荣获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奖,是省内唯一获奖集体。市老科协张继振、史焕荣、陈锡厚会员荣获“常州市十佳老有所为人物”光荣称号。组织参加省科协“我身边的科技工作者”摄影与短视频作品大赛,共计17个作品获奖。联合科普创作协会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宣传,采编稿件7篇,被学习强国录用2篇。


三、聚焦中心大局,加强对科技经济融合的探索实践


创新实践有突破。精心申报并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进一步深化会地合作,重点围绕“五创”服务内容,推进试点建设,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组织参加“科创中国”2021峰会,推动市政府与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签署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合作协议。举办“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培训,常州排名有效提升15位,保持前列。依托中国检验检测学会NQI专业科技服务团组建12家常州科技创新服务站。举办中国常州创新日平台启动大会,推广中国科技信息成果库和“科创中国”平台,3家企业签订创新技术合作协议。组织开展2场“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项目对接会,充分发挥在常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专家优势,遴选24名专家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成立苏锡常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组队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二等奖,成功举办常州市首届创新方法大赛,积极探索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举办2期TRIZ创新方法培训班,帮助50家企业的100余名研发人员解决技术难题,并首次组织学员参加国际TRIZ学会一级认证考试。学术活动有亮点。精心筹备第十三届学术活动月,本次活动共分为一个主场、七个分会场,累计开展100余项学术交流和对接活动,全市200多家单位3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市科协成功举办2021年江苏智能制造第五届高峰论坛、江南石墨烯论坛。全省港航系统水上绿色现代化施工装备技术交流会、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论坛、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智慧医疗与康复器材技术发展学术论坛、创新赋能纺织高质量发展大会、首届长三角地源热水泵论坛、江苏科技社团秘书长座谈会等多个重量级论坛活动在常举办。海智活动有实效。广泛征集海智需求。深入通宝光电、东风日产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调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基地需求精准服务、紧盯工作成效积极探索,切实把科协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成功举办中日生命健康产业项目(常州)专场技术路演活动。积极培育中瑞国际产业园申报省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基地和园区参加10场线上海智活动。积极参加国际创客周活动,主办常州高新区智能制造国际共享平台发布海智专场活动。智库建设有创新。启动2021年软课题立项工作,集中举办开题培训,指导课题组把准研究方向,明确基本规范。经专家评审,围绕“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和智慧交通发展等方向立项课题48个。开展常州市第十六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正式参评论文842篇,遴选获奖论文211篇,数量再创新高。举办首期“创新发展大讲堂",邀请智库专家解读创新发展政策、回应创新发展关切、分享创新发展心得、激发创新发展动能。市农技协举办“常州市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实践课题研究”项目培训会,邀请中国知网专家授课,帮助农村科技人才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科技论文。紧扣当前热点,以“遥感技术”“细胞治疗”“碳中和、碳达峰”编发3期《常州自然科学》。


四、构建科普格局,加强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高效施策


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组织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络员会议,发布《2020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及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组织参加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赛斩获一等奖。武进区、金坛区荣获“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普。年初组织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组织30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新设立常州市空天俱乐部,丰富科技教育项目。成功举办第五届江苏省青少年信息机器人科技大赛常州市选拔赛、常州市首届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常州市青少年空天科技竞赛、常州市青少年舰船模型竞赛。常州选手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中喜获一等奖,市科协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省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省20项一等奖作品中,常州拿下11项。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收获3个一等奖。市科普创作协会项目入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标管理项目,邀请教授、学者走进河海实验小学和省常中开展科普科幻讲座,组织开展第二届中小学科幻作文大赛。科普惠民有新举措。围绕“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主题,开展2021年全国科普活动周暨常州市第三十三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累计组织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428项。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累计开展200余项科普活动,为广大市民打造一场科普盛宴。继天宁横塘社区海洋科普馆、钟楼科普大篷车后,薛家后肖社区植物科普馆建成开放,“一区一品”科普格局初步成型。首次开展“社区天天乐”基层科普宣讲活动,在锦阳社区和钟楼科技街开展“食品安全科普进社区”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在溧阳1号公路设立两家科技志愿服务驿站。开展2021年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评审工作。


五、突出改革争先,加强对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的服务保障


深入贯彻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会议精神,要求全市科技工作者坚持使命担当和创新引领,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顺利通过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专项督查,深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初制定的13个市区联动项目全部完成。组织召开2021年学会工作会议暨专题培训,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新成立市通信行业科协组织召开机关党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制定市科协《党建工作意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清单》等党建规范性文件,定期召开廉情分析对接会和廉政集体谈话会。召开市科协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组织召开辖市区科协工作调研座谈会,优化法治政府建设,设立公职律师,加强内部合规管控。


                                             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全市科协工作总体要求是: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和“532”发展战略,准确研判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科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目标任务,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科协担当作为。要明确工作方法路径,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这一重点,抓住科技工作者这一个关键,实施等六项重点工程,努力开创新时代科协工作新局面。


一、实施凝心聚力行动,持续提升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强化政治引领,持续开展爱国奋斗宣传教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紧贴时代需求,突出科协特色,定期举办爱国奉献高层次人才专题教育培训。建设科技工作者大数据信息库,通过广泛调查、基层搜集等手段,摸清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数量、结构、层次等现实状况,为党和政府提供科技人才大数据运用。提升服务效能,加快科技工作者阵地建设。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和科协代表之家建设,广泛动员园区、高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科技中介机构等组织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争取新建科技工作者之家15个,完善“科技工作者之家”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家用家,有序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多元体系建设。聚焦科技强市,大力举荐表彰优秀科技人才。积极推荐两院院士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省创新争先奖、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候选人,确保优秀科技人才举荐获奖数量走在设区市科协前列。认真组织“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助力成长成才,加快升级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坚持打造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常州,着眼改进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拓展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渠道,每年从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遴选15名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完善科协推优荐才工作机制,积极向上推荐院士候选人、青年科学家候选人、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积极参与科技进步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等,打通推优荐才通道。突出科研诚信,厚植自立自强的科学家精神土壤。围绕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让创新创造成为龙城大地上的滚滚热潮。引导开展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树立典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技术技能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等活动,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科创常州行动,持续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推进“科创中国”常州试点工作。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引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大重点支持产业和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三大培育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开展对接合作。依托国家级、省级学会科技创新资源,成立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织密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网络。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个重点产业成立产业联合体、院士专家服务站等,赋能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决策咨询。积极争创中国科协百座创新要素供需对接枢纽城市。争取国家级学会支持,推进市、县两级学会服务联动,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持续丰富学术活动层次。围绕学术科技创新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等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针对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精心打造常州学术活动月品牌学术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市级学会、高校科协联合企业科协举办学术沙龙、年会、科技咖啡馆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加强学会组织建设,鼓励围绕交叉学科、新兴业态及产业发展需求等,组建成立新的学术组织。畅通学会组织进出渠道,对活动不正常、运行能力弱、社会认可度低的学会实行淘汰机制。加强市级学会与各政府部门间的联合学术交流;积极承接中国科协、省科协开放性学术交流活动,多方位促进学术繁荣与创新。深入推进海智对接合作。以中以创新园、中德产业园等为载体,力争培育1-2家国际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与科技创新发达国家、地区的国际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接中国科协海智办海外团体资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海智专场对接、海外人才项目路演等载体将海外智力资源落地园区。


三、实施科普惠民行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健全科学素质纲要推进机制。围绕“十四五”末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制定出台《常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推动各辖市(区)政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开展常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监测评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和效果。组织开展《纲要》实施工作评估和督查,加强示范引导。推进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科协、教育部门主导、辖市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引导、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倡导的三服务指导体系。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加强学校青少年科学教育,努力构建以科学类课程基地学校为龙头、科学教育示范学校为支撑的学校科学教育体系。评选市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学校10所。大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社区特色科普场馆,探索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投建机制,形成“一区一品”、“一区多品”的社区科普场馆新格局。在充分发挥现有科普教育基地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面向社会开放科研平台、成果展览场馆和生产车间;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发挥产业、专业优势,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科技馆、科技博物馆、科技成果展览(展示)馆等,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力争“十四五”末,推动建成常州综合性科技馆。培育、认定一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鼓励各辖市(区)建设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市、区两级科普教育基地体系。加速形成以社区特色科普馆、工业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骨干,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支撑,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补充,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科普设施体系。致力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市域科普场馆协会(联盟)设立,开展科普场馆讲解员评选,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馆的联动管理和运行,利用科普游、夏令营、亲子游、科技游、乡村游、博物馆游等特色主题游方式推动各类科普场馆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龙城科普”信息服务系统,探索智慧科普建设,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持续放大电视台“科海引航”栏目、报纸“科海导航”专版、“科普号”地铁专列等品牌效应。加强与主流新媒体平台合作,注重采用新媒体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科技志愿者队伍。聘任科普专家担任市区两级科普讲师团,市级达到150人以上、各区均达到30人以上。


四、实施智库助力行动,持续增强科学决策服务能力。加强科技智库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客座研究员、特聘专家等形式,以项目为纽带,广泛凝聚科技界、产业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资源。探索开展智库行业人才认定,激发广大智库人才的积极性。依托市级学会、学校院所以及辖市区科协建设科技智库基地,强化日常规范和管理,不断优化科技智库体系。拓展科技智库转化载体建设。紧扣常州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和“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实施重点、难点,打造建言献策品牌,办好《常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形成《常州科技智库》系列汇编,加速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科技智库品牌建设力度。聚焦两大重点产业和三个重点培育方向,积极开展高端交流研讨和前瞻性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引导各方专家资源,积极开展软课题研究。


五、实施强基固本行动,持续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贯通运用“三项机制”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彰显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业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党建强会”计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和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学会党建,引导学会团体健康发展,坚持一手抓学会改革发展,一手抓学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发展。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学会中的覆盖面。引导学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不断发挥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凝聚动员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推动全市科协组织“三型”组织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面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发挥好科协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推进“科协代表之家”建设,增强科协代表的获得感。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4+1”工作机制,注重上下联动,将上级科协的工作理念、服务资源引入基层,推动“四长”参与科协事务、融入科协事务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渐形成适合常州特点的架构和模式。加强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推进在相关产业、行业等建立科协联盟或企业科协联合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探索新业态企业科协建设模式。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砥砺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和大力实施“532战略”的重要部署,勇担重任,创新争先,汇聚起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常州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