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树立“大科协”意识搭建科普创新平台
发布日期:2007-09-18
 
张淑波
 
  社会的发展给予科协新的定位和目标,使得科协组织也需要重新考虑定位问题。科协应该是组织者与协调者,而不是纯粹的参与者。作为政协组成单位之一,科协在政协所履行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科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又将融入人民政协整体历史使命。直面新时期带来的新机遇,科协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理论高度,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探索并实践‘三服务一加强’对社会主义‘四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新贡献。”新的历史时期,科协的作用应该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形成大科协意识。科普工作也绝不仅仅是搞点展板、发点传单,或者拉个小分队,搞点演出,更不应该仅仅是科协一家的事情。我认为,首先科协组织自身必须树立“大科协”的理念,广泛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科协工作,让广大的市民和公众切实感受到科技成果对他们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的推动作用,从而认识到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衡量科协工作的优劣,不仅仅要看作了多少件具体事情,更重要的还要看动员了多少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工作,搭建了什么样的社会化服务平台,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共同的平台上,为新文明建设献智出力。
  在新形势下,各级科协组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科协”意识、“营销”意识、“服务”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团结”意识,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谐观、创新观和素质观,提升自身素质,发挥自身优势,集成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模式,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科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战略要求,要发展我们的科技事业、要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科协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创新工作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之一,科协是对公众的现实生活和长远未来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团体,是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引擎。
  在这一新形势下,科协人的愿景就是:从“大科协”的角度出发,以新型的支撑体系协同运作,发挥固有优势,夯实工作基础,突出工作重点,搭建社会共享平台,创新工作模式,形成长效机制,找到一条能顺应时代需求的科协工作之路,做到传统项目创新做,创新项目尝试做,大型项目社会做。运用科技的力量,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社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协工作定位、方向、目标和任务
中国科协过去提出“三主一家”的工作定位,对科协工作的发展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使科协在全社会树立了“三主一家”的鲜明形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三主一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要求。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新时期的科协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积极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努力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和科协事业发展。”这是中国科协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三个服务、一个加强”既是对科协工作的正确定位,又给新时期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内涵的正确理解,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我们常讲,科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优势,具有其它党政部门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但是,科协这种优势和作用体现在哪里?我认为科协的优势体现,关键在广大科技工作者。所以,各级科协组织一定要紧紧围绕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去开展工作,只有这样一来才能充分发挥科协所具有的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科技大团体的优势和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用,才能扩大影响,树立形象,提高地位,才能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才能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戴和拥护,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认同。
      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是履行科协职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科协的一项根本工作任务。
      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核心,应定位在充分体现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连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上,而科协的组织性质又决定“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根本;故如何调动并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不仅需要听取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要求,还要力促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发挥他们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环境与氛围,亦即对目前科技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诸如学术界出现的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现行科技政策与管理机制哪些地方与人才成长规律相悖等。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爱国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可以做出独特贡献,为他们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带有一份感情、一份信赖。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科协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所以说它是一项根本的工作任务。由于科技工作者分散于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各有其主。并且随着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科技人员的流动加快,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给我们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果不主动积极地加强联系、提供服务,科技工作者就会慢慢疏远于科协组织,就会对科协工作失去兴趣,科协组织也就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协组织必须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保护好、发挥好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科协组织所具有的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充分展现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
努力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是履行科协职责,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更多的力量来共同开展科普工作,是科协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对增强公民获取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科协将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人群,并以他们的素质建设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科协对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全面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显得十分重要。科协不仅需要加强组织建设,更需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锻炼并成长起一支高素质队伍,不辱历史赋予科协的崇高使命。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体现科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便需要科协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国内外学术交流实效,力促科技与经济结合,强调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企业发挥主体创新作用服务;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强调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培育新一代农民服务。
      《科普法》规定,科协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协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科协组织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理应成为科协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长期以来,各级科协坚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发挥了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科协组织这一优势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科普工作深入开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科技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思路,创新科普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要按照《科普法》的规定和邓楠同志在中国科协科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科协不但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而且要动员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科普工作,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关政策和党政各部门的力量来做好科普工作。科普工作不但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实效。
      要开拓科协工作新局面,必须不断创新科协工作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根据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下工作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协工作,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科协工作的发展。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为科协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三是要加强与党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力量,开展和推进科协工作。
      四是要充分发挥科协大团体优势,整合自身资源,明确目标,突出主题,上下联动、广泛参与、务求实效。
      五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科协工作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为科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