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星光点亮邻里生活 |
发布日期:2025-08-04 |
崇尚实干勇争一流,武进区科协机关党建“双联双促”行动出实招,联合社区打造了“科学星光点亮邻里生活”的工作品牌,不仅将科学普及的种子精准播撒到社区每一寸土壤,更以多元主题公益活动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年龄、多群体的社区服务之网,实现了“精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专业化赋能”的社区科普新图景。 科普品牌的系统化构建 以机制建构、以品牌塑形。武进区科协将品牌建设置于科普传播的核心位置,广泛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基地开放、科技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推动了科普服务从“广覆盖”向“精准触达”。联合湖塘镇星河社区开展的“双联双促”牵手计划。组织开展“健康惠民、银发专家进社区”“星之炬青少年研学小达人”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科普实践活动。在三所中小学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展示、体验、互动等形式让师生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组织开展“科普电影进社区”品牌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在全区各有关社区(村、学校)播放科普电影40场。通过成功申报省级科普项目,我们将联合武进区地质矿物科普馆、太湖湾教育大营地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发针对青少年的科普研学线路。这些项目绝非孤星闪烁,而是依托“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承办+专业机构协作”的强大联动引擎,整合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等核心资源,形成跨领域协同效应。
科普传播的场景化创新 武进区科协的社区科普实践,勇敢打破了传统科普场馆的物理边界与心理藩篱,将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他们突破传统社区空间局限,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场所革命”——让科学走出殿堂,在菜市场的人声鼎沸里、在舞蹈室的韵律节拍中、在高校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旁落地生根。 星河邻里中心的菜市场大厅,这个充满生活烟火气的空间,被创造性地转化为临时科普阵地。当“星之盾”义诊活动在此开展,居民们提着菜篮就能便捷享受专家问诊与健康咨询。社区舞蹈室变身为“星之舞”女性增能计划的温馨课堂,高校实验室则敞开大门迎接科普研学的孩子们——石墨烯科技产业展示馆里,16组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在电子显微镜下窥探材料科学的微观秘境,亲手操作设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科学的震撼与乐趣在亲身体验中变得无比真切。 这种对社区存量空间的智慧激活与功能再造,使得科普摆脱了“高高在上”的疏离感,变得可亲可感、触手可及。当科学传播深度嵌入邻里日常相遇、交谈、活动的真实场景,它便成为强化社区认同、编织共同精神纽带的重要媒介。
科普末梢的点单式激活 在资源有限性与需求多样性并存的现实中,武进区科协以敏锐的“点单式”服务思维,力求实现科普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疏通社区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星之盾”义诊现场,居民带着个体化的健康疑问纷至沓来:“降压药能换吗?”“中医把脉看体质?”“肩膀抬不起来怎么办?”专家们针对这些具体而微的“健康点单”,提供耐心解答和个性化服务如推拿复位、康复指导。居民自发聚集、带着明确需求而来的场景,正是对“隐性点单”机制有效运行的最佳诠释。 更深层的“点单”逻辑,则蕴含在对社区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的精准洞察与项目设计之中。关注女性发展的“星之舞”增能计划,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星之炬”研学和科普魔幻秀,以及服务长者的“健康惠民、银发专家进社区”——这些项目如同精心设计的“科普菜单”,旨在回应社区全龄段、多群体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与对能力提升的期待。科普研学活动让前沿科技不再遥远,科普魔幻秀使深奥原理变得妙趣横生,正是这种需求导向的精准滴灌,让科普资源得以高效渗透至社区末梢的每个角落。
今年以来,武进区科协为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将科普工作在基层扎根,这充分体现了科协与社区“双联双促”的工作机制在链接资源、服务基层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各类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对于营造社区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提升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夯实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大众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点亮了一条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前行路径。 |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