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物流产业现状与升级路径研究
发布日期:2013-09-22
   
                                                              刘伯超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常州市政府在《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09-2011年)》确立了我市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医药为五大优势产业,同时在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一核八园”的构想。虽然这里面并没有包括物流产业,但是无疑蕴藏着大量的对物流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资源配套、产业升级、规模扩大的需求。作为国民经济中都不可或缺的物流产业要想继续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一、常州地区物流现状
  
  2009年,随着物流产业成为国家十大产业之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常州的现代物流业与国内现代物流业同步发展,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2010年常州地区物流产业运行情况如下:
  
  1、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0552.96亿元,同比增长20.01%。
  
  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中有降。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470.99亿元,同比增长16.47%。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82%,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低于全国17.8%的水平。
  
  3、物流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01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98.01亿元,同比增长22.4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29%,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
  
  而2010年比较江苏排名前四位的城市,苏州的社会物流总额39081亿,同比增长24%;无锡17463.74亿,同比增长23.89%;南京15119.10亿,同比增长23.9%;南通10565亿,同比增长19.2%。常州10552.96亿,同比增长20.01%。苏州的社会物流总额接近于无锡、南京、南通三市的总和。目前,苏州物流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5.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82家、省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43家,占全省的23.2%,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无锡拥有19家物流园区,占地3000多万平方米,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基地20家,先后引进美国普洛斯物流、新加坡丰树物流、日本住商物流等一批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外资物流项目。
  
  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一个产业,还是作为投资环境,与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南京等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而且物流服务水平和运作质量等方面多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常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常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
  
  二、常州物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目标是,到2011年基本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苏州目标是,到2012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之一,成为江苏物流的排头兵、全国物流的示范区。到2012年,物流增加值超过17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比2008年下降2~3个百分点;无锡目标是,2010年基本建设形成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物流中心,2011年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建成长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物流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5%左右。对此无锡以空前规模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仅无锡西站物流园项目便投资36.7亿元,用地5.78平方公里。而常州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常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还是2003年制定的,处于物流业的初期规划,物流园区缺乏整体布局,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已经完全不相适应,难以指导全市的物流业发展。另外,省内各地都从2006年就建立起社会物流统计公报制度,积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可常州始终没有开展,全市物流业的相关数据,仅凭江苏省的公报数据估算。
  
  1、地理位置优越,但认识不足,规划滞后。
  
  常州地区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物流业发展意识不够,对物流业规划滞后,物流业增长水平明显低于工业生产增长水平,粗放式经营依然存在。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估算值约10552.96亿元,相当于无锡的60%,南京的69.7%,仅为苏州的27%;社会物流总费用估算值约470.99亿元,与GDP比率为15.82%。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运输自身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服务网络体系不够完善。
  
  2、物流行业管理混乱。
  
  常州地区的物流业基本采用的是分散的管理方式:物流业多头管理、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管理体制制约了物流市场化、功能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发展。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高等级的公路所占比重偏低,港口、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还十分缺乏,严重影响着货物集散运输效率的提高。
  
  4、高级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事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物流人才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不高。具有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和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综合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5、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常州地区大多数工商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身物流完成,从而使常州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
  
  6、物流业信息化仍需提高。
  
  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服务单一,仅处于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服务环节,专业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在物流供应链现代化服务管理还不完善,物流管理技术创新不够。
  
  三、常州地区物流产业升级战略
  
  1、城市定位战略。明确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取向,合理进行城市定位。
  
  通过调研,掌握常州物流产业的现状。了解物流产业的瓶颈和真实需求,结合常州及长三角的实际情况,明确常州的城市定位。明确常州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为制定符合常州实际情况的物流产业政策找准方向。
  
  2、政府协调战略。政府加大协调管理力度,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处理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1)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我国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给部门之间的协作造成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常州市政府部门加强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做好各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2)政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规范活动"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法规和准则,可以更好地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为物流协作企业的利益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3)处理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在常州市现代物流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突出的问题是与无锡、苏州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各城市之间的协调。
  
  3、行业法规完善战略。提高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物流法规完善。
  
  (1)提高行业协会的作用。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主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宜由政府直接操作。我们应当让物流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即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企业牵头,并且要广泛吸收各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入会及参与议事。建议组建常州市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组织功能和自律作用。
  
  (2)促进物流法规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对现行法规政策中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的法规、制度、政策、规定等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努力营造一个既同国际惯例接轨,又符合国情和市情、公平竞争、规范有序、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4、市场健全战略。形成良性市场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促进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常州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确定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
  
  (1)加强规划衔接。常州市十一五中规划已明确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在物流方面,常州已完成现代物流规划、口岸发展规划,在其它规划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城市之间的规划交流,特别是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衔接,优化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体化衔接。
  
  (2)加强通关合作。在长三角物流一体化进程中,常州物流发展也将依托上海,优化服务,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产业快速成长的需要,提高通关效率。
  
  (3)加强管理协调。在物流各行业管理上加强与周边城市协作,推进道路运管、运政稽查、客运、物流、驾培、维修等各项管理业务层面的相互衔接,形成相应的运行协调机制。
  
  6、发展物流园区战略。实行政府政策支持,大力建设优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完善物流基础。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初期政府都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根据常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建议政府从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1)税收方面的建议。
  
  ①凡致力于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的投资者,在项目建设期间,可享受免征土地使用税的待遇在项目投产后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比率减征营业税。
  
  ②凡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设备进行改造或直接更新落后设备的投资者,在进口所需设备和原材料时可免交工商所得税。
  
  ③对积极致力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的投资者,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一律放宽贷款限制。
  
  (2)投融资方面的建议 
  
  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可考虑由政府来充当投资主体,实行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的模式。另一方面在政府财源不太充裕的情况时,政府可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实行政府、企业有民间组织共同投资的模式。
  
  (3)在土地使用上的建议
  
  可视情采取土地划拨、给予运营补贴或土地出让等多种形式加以解决。
  
  7、信息化战略。积极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合理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融资体系采取政府、社会、企业三方结合方式。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法有,一是将国外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汉化,并根据常州的物流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二是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常州市的物流平台,形成有常州特色的物流信息系统。
  
  8、企业升级战略。
  
  目前常州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的经营方式依然存在,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这就要通过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同时引导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外包,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逐步剥离物流业务,从而促进第三方物流需求市场的形成。
  
  (1)要从根据不同企业类型来改善传统物流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同时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常州缺少的物流企业类型。
  
  (2)要实施提高第三方物流需求的措施。
  
  9、物流走廊建设战略。重点建设五大物流走廊:一是往无锡、苏州、上海的东南向物流走廊;二是往镇江、南京及以运的西北向物流走廊;三是往苏北及以远方向的往北方向物流走廊;四是往杭州及以远的往南方向物流走廊;五是往皖南及以远的西南方向物流走廊。
  
  10、人才培养战略。
  
  物流专业人才是打造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1)通过引进国内外物流专家指导企业物流运作,培养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
  
  (2)和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横向交流、学习,采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方式加速物流人才成长。
  
  (3)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系统的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4)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