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关于推进常州传感器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7-04-26
 

关于推进常州传感器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常州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常州市传感器产业拥有相关企业70余家,2015年全市传感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亿元,拥有1家省级传感器产业基地——常州国家高新区。目前常州传感器产业的重点领域及产品主要有:

1、声学传感器:瑞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微型元器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生产受话器、扬声器、微型麦克风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式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2015年声学传感器的销售达13亿人民币。

2、车用传感器: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的空调、发动机系统等提供传感器和控制器产品,其汽车用压力传感器世界排名第一。2015年销售28亿人民币。汉得利电子等一批车用传感器企业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如爆震传感器、工控传感器等与福特、宝马等厂商配套,2015年销售2亿元。

3、称重传感器:梅特勒-托利多常州公司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的压力传感器和衡器研发及制造基地,连续23年主要技术指标蝉联行业榜首,2015年销售18.1亿人民币,上缴税收近亿元。

4、煤矿安全监测传感器:以三恒科技、天地自动化等国内煤矿安全监测传感器企业行业技术领先,建有省矿用自动监控网络系统工程技术等研究中心。

5、家电用传感器:薛巷电讯等为代表的家电用传感控制器企业,主要配套美的、格力等国内一线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二)区域发展情况

常州传感器产业发展区域性较强,主要分布在常州地区的北面和南面,即新北区占66%和武进区占19%,两个区域传感器企业总数达到常州相关企业总数的85%,且两个区域传感器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具体分布图见图1

1 常州传感器企业区域分布图

(三)“中国国际传感谷”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作为常州重点建设的“中国国际传感谷”项目推进顺利。

1.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1)构建传感器产品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2)构建传感器性能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3)构建传感技术及其产品专利服务平台。

2.传感谷技术研究院建设

在今年“5.18”期间,举办了“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的揭牌和成立仪式。争取三年内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招引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吸引传感器相关的优秀人才和产业化项目在研究院平台成果转化、孵化企业。

4.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通过规模达5000万的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常创投)对其认可的有前景的项目和孵化企业、进行早期天使、中期VC、以及后期PE产业化投资。

二、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存在的问题

1.常州传感器产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较弱

本地传感器企业95%以上属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普遍一般。

2.常州传感器产业在共性关键技术上尚未真正突破

常州本地传感器企业在设计技术、封装技术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3.常州传感器产业高端人才匮乏且产业服务能力不足

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主要靠从外部引进,然而政府引进人才的政策不够合理。

4.常州传感器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主导常州传感器产业技术进步的科研院所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性能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降低了企业转化成果的意愿。

(二)发展机遇

1.传感器市场潜力巨大,且国际传感器产业初显转移重组态势

随着汽车、智能装备、家电类产品领域的迅速增长,传感器用量将大大增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更为传感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农业、环保、食品检测、智慧医疗、健康养老、可穿戴设备、汽车、机器人、3D打印也为传感器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创新拓展了思路。

2.国家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战略,迫切需要传感器产业层次提升和集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并制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而智能制造的关键点是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基础为新型传感技术,随着微型化传感器的出现,打破传统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应用受到限制等问题,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的革新发展。

三、常州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实现常州传感器产业“政、产、学、研、用、服”六位一体的 “双生态”产业链的建设目标,建议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校政企联合共建技术测试平台,服务产业化发展

政府主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传感器性能检测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常州质监局,积极引入中国计量研究院,发挥其检测中心在几何量、电学、光学、声学、热学、力学、医学等领域的检验和评价能力,依靠物联网传感领域技术领先的技术带头人和在该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及先进的物联网传感产品检验仪器设备,同时借助于物联网传感领域的外部人才、技术、设备等优质资源。平台由产品性能质量检验服务、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术交流转化四个子平台组成,为常州传感器产业链相关的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产品性能检验、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术交流转化等项服务。借助这一平台,企业可以实现研发生产线和规模制造线的无缝对接,加速成果产业化,大大降低初创公司的创业风险和资金压力,从而带动一批企业成长,为传感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政企共建行业标准平台,实现产业集聚式快速发展

政府主导,努力引入国家标准委、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资源,搭建起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传感器测试标准制定的两条可行路线:一条是从晶圆级测试、封装测试、可靠性测试三个领域进行标准制定,另一条路径则是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每一类别的产品制定标准和规范。先期引入传统传感器封测厂商、设备厂商以及系统制造厂商;后期会逐步形成完善的传感器测试标准的框架,平台参与企业共同完善传感器不同领域和模块的标准制定。通过制定传感器测试标准,一方面规范传感器行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形成权威的传感器标准化认定机制,逐渐树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行业形象。

3.建立研发、生产、管理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平台,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引才平台:依托政府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传感器专项,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对来区创业的人才团队,提供场地、初创资金等各项优惠,并通过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本聚焦扶持传感器创业团队,利用科技金融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鼓励传感器企业或研发、检测、标准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流的创新人才或团队,对外国专家、拥有正高、副高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入区薪酬补贴,并帮助申请江苏省创新团队(人才)、博士集聚计划等人才资助政策。鼓励企业与大学院所、研究机构创新机制,开展联合攻关,吸引国际团队来常创业、合作交流,政府给予产学研合作专项资助。

育才平台:依托河海大学作为全国211工程大学,其常州校区首批开设物联网学院、重点服务我区的优势,协调学院开设传感器专业,并与有实力、有意愿的骨干传感器企业或机构进行联合培养,通过在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实地研发训练,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水平博士、工程硕士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的本科生,为传感器企业及各类研发机构提供相对充足的研发人才后备库。依托常州科教城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品牌优势,帮助大中型传感器企业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对接,推行技术工人“订单式”培养模式,借助科教城中德职业教育“双元制”合作,支持一批高技能人才在德国实训机电一体化等项目,解决大中型传感器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匮乏难题。

4.搭建MEMS重大创新平台,提升行业在本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鉴于MEMS技术在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城市创新集群优势,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苏州工业园的MEMS中试平台形成全面深入的合作,为常州传感器创新创业企业搭建一个集办公、研发、中试、超净间租赁于一体的市场化、全开放的MEMS重大创新平台。聚焦MEM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红外夜视仪、射频MEMS等产品,开展中试工艺研发、产品委托研发、MEMS加工(含部分封装)、知识产权运营、产品检测、代工工艺转移、设备租赁、场地租赁、工艺技术培训等各项业务,降低MEMS类传感器产业进入门槛和投资成本,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绝好的机会,为传感谷集聚更多MEMS相关高端人才和项目,壮大MEMS传感器产业规模。

5.整合资源搭建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依托常州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柔性传感器联合研发中心。常州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作为中国首家集聚印刷电子全产业链的机构,在柔性传感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联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中科院纳米所等多位柔性传感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为印刷电子产业提供公共的实验平台和技术服务。研发中心将重点研发用于冷链物流温度监控的柔性传感器、用于医疗的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用于消费电子的可穿戴式的柔性有机电子传感器等产品,其在消费电子市场、军事、医疗健康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有利于推动印刷电子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巩固研究院在行业的领军地位。

依托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传感器研发中心的基础上,以生物传感和光学传感为主导,结合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5家高等研发机构的技术力量,筛选引进高质量生物传感、光学传感的核心团队2个。

6.组建传感器产业技术的国家级联盟平台,加快“国际传感谷”建设

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利用常州传感谷项目的平台和人员,发起组建国家级的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国内外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人才、市场等信息资源的交流、沟通、协调。联盟将逐渐集成国内重要的传感器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检测平台、认证机构、产业链企业等资源,吸引海内外知名的传感器行业组织参与,推动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协同发展。

7.搭建多种模式的传感器产业的市场平台,提升常州传感器品牌知名度

结合常州每年承办的国家级5.18先进制造业洽谈会和9.28科技经贸洽谈会,利用这两个时间段海内外客商、专家、人才云集常州的契机,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家级的传感器产品展销会。展会中规划出传感器运用平台体验区,让观众体验新型传感器在现代智能工业、医疗、能源、家居等领域的运用,并且配以专门的产品发布平台便于重点企业专场进行新产品的发布和推介。展销会期间,同期举办传感器产业联盟的高端峰会,届时将邀请参展的主要国内外厂商、业内重点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协会以及高校代表参加,共同协商产业的发展以及运用领域的扩展,形成技术峰会与市场平台的遥相呼应,打响常州传感器企业的品牌效应。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