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围绕全域旅游,应用“智慧气象”提升景区景点生态气象服务能力
发布日期:2019-04-10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大产业,又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表明旅游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溧阳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201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溧阳市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溧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溧阳相继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以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以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推进溧阳长寿文化产业发展。

根据2018年溧阳年鉴统计,全市总人口79.1万人, 其中100周岁以上老人123人,全市每万人口中有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1.56人, 这一数字远超联合国认定长寿之乡标准(每万人0.75名百岁老人)。溧阳先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形成了溧阳特有的长寿文化印记,更是打响了溧阳康养胜地的长寿文化品牌,将给溧阳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发展机遇。

溧阳市主要是丘陵地貌,地形复杂,景观独特,但雷电、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也较频繁。灾害性天气是影响旅游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溧阳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虽然近几年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更深层次地推进新时期的溧阳市旅游业发展,气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在调研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现状

1、旅游市场发展状况

溧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天目湖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境”,拥有3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集太湖烟波浩渺之势,西湖淡妆浓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连之局于一体,美不胜收,是江苏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山竹海深蕴着青山绿水的诗意和神韵,是一处风景如画的风雅之地,有“天堂南山,梦幻竹海”之美誉,包含坝堤印月、竹筏防歌、夜营地、休闲村、南山寿泉、参天古株等特色景点。其它景点还有湖里山公园、龙兴岛、中华曙猿馆、状元阁、乡村田园绣球岛、江苏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太公山、报恩禅寺、南山竹海生态旅游区、长荡湖、龙潭森林公园、伍员山、平桥石坝、高静园、凤凰公园、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

2、旅游气象服务开展情况

溧阳市的旅游气象服务起步较晚,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服务范围小,仅在天目湖、南山竹海、曹山等景区和部分酒店通过电子显示屏发布每日天气预报,预报内容包括景区天气现象、温度、风向风速等常规气象信息。


为了满足建设具有溧阳特色的生态旅游业的需求,溧阳市气象局针对旅游气象服务开展专题研究,针对各种气象要素对旅游的影响进行了前期调研分析,特别是各类灾害性和不利天气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的分析研究,并不断加大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市旅游局等部门的合作,为进一步开发相应的旅游气象服产品奠定基础。

围绕溧阳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市气象局联合旅游局开展了《景区智能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在天目湖、南山竹海、曹山慢城共建设了3套大气负氧离子、旅游气象服务观测站,在天目湖山水园、龙兴岛、南山竹海、日日春庄园等11个景区(景点)开展包含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空气负氧离子、PM2.5等要素的气象灾害监测,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向游客发布。

在开展常规气象服务外,还针对景区的特殊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雷暴、高温等灾害天气的旅游气象预警业务,为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提供完善的气象信息服务,为溧阳天目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助推溧阳“美音溧阳,自在茶香”建设。

二、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景区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

溧阳市当前尚未建立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旅游区气象预报预警电子显示屏仅有11个,游客获取天气预报等信息仅限于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普通渠道,远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体现溧阳全域旅游的生态特色。没有建立专门针对景区和游客的预报预警系统,旅游企业仅根据天气实况自行决定项目开展,游客也无法及时掌握景区天气实况,更不能对景区内灾害性天气及相关次生灾害安全进行预判,从而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缺乏适应需求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

目前溧阳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局限于单纯的天气预报信息,缺乏精细化、多样化的产品,旅游专业气象服务不专的现象在现阶段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且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表述太过专业化,不够“亲民”。由于缺乏景区旅游指数预报、舒适度预报、空气清新指数预报、公路气象条件预报等信息,游客无法科学合理地选择景点和安排出行时间,这使得旅行过程较为被动。

3、景区普遍未配备防雷安全设施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和辐射中心。旅游景区面积广阔,雷电对景区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和旅游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溧阳市累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50~70天,属于全国雷电高发区,雷击风险较大。溧阳市旅游景区多为山、水及湖泊,在雷电天气高发期,极易引发雷击事故,景区内的一些重要资源,一旦被雷击,往往造成永远无法恢复的事故。

三、提高溧阳市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搭建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旅游气象服务面临更大需求和新的发展机遇。《江苏省旅游条例》第3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景点、线路、交通、气象、客流量预警、食宿、购物、医疗急救等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这在法律层面肯定了气象信息和气象服务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因此,推进智慧旅游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搭建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至关重要。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以视频、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发布各大景区实时气象监测信息和未来3-6小时、12小时、24小时天气预报,对地质灾害多发或频发区域以及突发重大气象灾害发布安全防护警示,使平台成为集旅游休闲与景区安全防护等多种信息为载体的便民信息发布窗口。

2、加强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建设

景区的气象观测资料是做好旅游气象服务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供精准的服务,因此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建设,除了开展常规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观测外,还应针对围绕一号公路周边常年蕴含丰富的负氧离子这一特色,加密建设溧阳市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网,在各级景区建立负氧离子观测点,开展负氧离子观测,为游客提供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氧离子浓度数据,为提升“健康游、长寿游”的吸引力提供科技支撑。此外,还应针对溧阳市景区多雷电天气的特点,加强雷电监测网的建设,在景区建设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开展雷电监测,以实现雷电多发季节的雷电精细化预报服务。

3、研发旅游气象服务新产品,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在完善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收集景区负氧离子浓度、雷电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能见度等资料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旅游气象服务新产品,如:开展溧阳市各景区负氧离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开展适宜夏季避暑、冬季避寒旅游景区研究等,为开展避暑旅游、避寒旅游、清新洗肺旅游等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丰富服务产品种类,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贴心的专项服务,比如:增加旅游气象预报内容,包括:舒适度指数、避暑休闲指数、避寒休闲指数、紫外线指数、负氧离子指数、穿衣指数、登山指数、划船(漂流)指数、花期指数等,提前一周或半个月提供观赏指数预报,使游客及时获取全面充分的信息,正确高效地选择出游景点并做好旅行准备。

4、加强景区防雷安全管理

溧阳市旅游景区多为山、水及湖泊,极易引发雷击事故,这给游客在雷雨时期游玩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联合开展景区防雷安全检查,对景区防雷安全提出规范标准,加大对景区防雷设施的建设力度。比如:在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景区休息亭等安装防雷设施,提供避雷场所,并在明显位置设置防雷指示牌,游客一旦遭遇雷电天气,可就近避雷。此外,气象部门与旅游部门、旅游景点加强沟通合作,建立景区长效防雷安全管理机制,定期对旅游景区开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降低游客及景区设施的雷击风险,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5、加强部门合作,建立旅游景区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

气象影响旅游,旅游离不开气象。旅游活动质量的好坏与天气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灾害性天气及其引发的山洪、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给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活动安全保障等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交通、国土等部门的合作,建设一体化的防灾减灾管理指挥中心,实现气象、灾情、险情等信息实时共享,成立景区气象灾害处置联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景区气象灾害处置联动工作,提高旅游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及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电话:0519-8661962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