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国
一、“十一五”时期以来有关外资企业数据统计分析
1、“十一五”期间外资企业的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共批准外资项目1727个,累计协议注册外资199亿美元,为“十五”时期的2.3倍,协议注册外资年均增幅为10.8%;累计实际到账外资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0.57亿美元,为“十五”时期的4.9倍,年均增幅为29.4%。2006-2010年,实际到帐外资分别为12.51亿美元、18.35亿美元、20.40亿美元、22.61亿美元和26.70亿美元。
重大项目不断突破,“十一五”期间,新批总投资近亿和超亿美元项目66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2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1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30个。该时期全市现有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4个,总投资超3亿美元项目4个,其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总投资11.9亿美元,注册资本4.2亿美元,为常州市目前最大的外资项目。累计新引进了日本住友电工、川崎重工,德国曼透平、法国家乐福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常州市新办了20个项目。
引资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成功引进了常州市首家投资性公司光宝华东营运中心和首家创投公司——傲扬创投,城市综合体、商业零售、餐饮等城市服务业及物流、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拓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涉外税收近350亿元,累计吸纳就业近150万人,外资项目设备进口累计15亿美元。
2、2010年外资企业现状分析
2010年,常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2010年常州市实际到帐外资(确认数)26.7亿美元,即将跨越30亿美元大关。实际到帐外资在全省的排位也有所提升,从2005年的第5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4位。
2010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涉外税收101.4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缴纳所得税32.1亿美元,占比首次超过内资企业,达到全市所得税总量的51.3%;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出口82.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出口迅猛增长,2010年出口突破了15亿美元,为常州市出口企业之首。2010年实际到帐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为10.5%。
单体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协议注册外资单体规模为1156万美元;2010年常州市到帐外资超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共到帐外资21.7亿美元占总量的81.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2010年,制造业外资项目到帐外资15.2亿美元,占比57.3%,“新兴产业”外资项目到帐外资3.9亿美元,占制造业的25.5%,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项目到帐外资1.9亿美元,占服务业的17.5%。
装备技术不断提升,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3.36亿美元,增幅位居苏南五市之首。
截止2010年底,全市市属登记的实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2645户,比上年增长了0.76%。其中中外合资1170户,中外合作84户,外商独资1382户,股份公司9户。在全部实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中,制造业2083户,占比78.75%,科技服务业187户,占比7.06%。实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74.86亿美元、156.0亿美元、132.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6%、11.3%、9.7%。
2010年,市属登记的新设外商投资法人企业287户,同比增长25.88%;其中中外合资65户,中外合作1户,外商独资221户。新设外资企业的投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但科学研究技术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制造业147户,占比51.22%,科技服务业69户,占比24.04%。投资总额47.4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57%;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8.88亿美元、26.6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39%、8.83%。注册资本超1000万美元企业127户,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5户,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
2010年新设外资企业287户,其中来源于港台地区以及日本共168户,站总数的58.5%,接近6成。注册资本和外方认缴数也是港台、日本占据前三位。
2010年新设外资法人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户数达到127户,接近总户数287户的半数,占比达到44.25%。
3、截止2011年9月外资企业现状分析
2011年1-8月,全市完成实际到帐外资(确认数)193732万美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全年计划的60.5%,其中常高新46337万美元,武进区31373万美元,金坛市6899万美元,溧阳市11926万美元,天宁区14820万美元,钟楼区7633万美元,戚墅堰752万美元;新增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75家,共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7.17亿美元,同比下降35.1%,其中常高新36家,武进区66家,金坛市27家,溧阳市19家,天宁区11家,钟楼区14家,戚墅堰2家;新签协议注册外资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户,其中常高新5个,武进区8个,金坛市3个、天宁、钟楼各2个;新批外资项目173个,常高新35家,武进区71家,金坛市23家,溧阳市16家,天宁区12家,钟楼区14家,戚墅堰2家。
外资企业的经济状况具有下述明显的特点。
重大项目支撑明显。1-8月,全市完成实际到帐外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65个(含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个),实际到帐外资1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占全市总量的80.2%,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外资结构加快优化,1-8月,在新增实际到帐外资中,制造业项目到资9.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占全市新增实际到帐外资总量的59.6%,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到资5.27亿美元,占制造业的55.4%。在新批协议外资中,制造业项目106个,协议外资12.78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量的66.1%,在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中,制造业项目105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0.99亿美元,占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外资总量的64.0%。
外资运行质量良好。一是设备进口快速发展,1-8月,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1%,总量仅次于苏州列全省第二;二是出口销售增幅明显,1-8月,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出口销售7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占全市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54.4%,增幅居“苏南五市”第一。三是涉外税收不断增长,1-8月,全市实现涉外税收8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截止2011年9月底,常州市投资总额292.9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193.08亿美元;投资总额1000—5000万美元的企业611家,其中制造业425家,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08家,其中制造业61家。注册资本共计161.13亿美元,其中外方135.78亿美元,实收资本129.03亿美元,其中外方105.86亿美元;制造业注册资本101.99亿美元,其中外方86.16亿美元;制造业实收资本85.45亿美元,其中外方69.82亿美元。
截止2011年9月底,常州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284家,其中分支机构623家,在其余的2661家中,中外合资663家,中外合作38家,其它投资形式的有1960家。按照行业分布情况,制造业2183户,占比66.47%,科技服务业222户,占比6.76%,信息、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业218户,占比6.64%。
二、与周边城市比较研究
1、2010年的数据比较分析
2010年,周边城市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竞争态势咄咄逼人。苏州实际到帐外资85.3亿美元,占全省的30%;无锡实际到帐外资33亿美元,占全省的11.6%;南京实际到帐外资26.8亿美元,占全省的9.4%。也就是说,去年苏州、无锡、南京三家合计占了全省外资的51%。常州市实际到帐26.7亿美元,占全省9.4%,与苏州、无锡的差距依然很大。南通实际到帐外资20.6亿美元、扬州实际到帐外资20.5亿美元、镇江实际到帐外资16.1亿美元,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10年期末常州市实有利用外资总量在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扬州等六城市中处于第五的位置,位居苏州、无锡、南通、南京市之后。
常州市2010年度新设企业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不考虑本年度增资因素,常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总量仅次于苏州和南通,位居第三。
常州市2010年度新设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分别突破和接近千万美元,利用外资的平均注册规模位居南通之后,扬州之前,列第二。
2、2011年1-8月数据比较分析
今年1-8月,在包括常州市在内的6个城市中,苏州市在多项经济指标中,均遥遥领先于其它5个城市,仍然处于一枝独秀的状况,常州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常州市实际到帐外资19.37亿美元,排第三位;新签协议外资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0%,排倒数第一;注册外资企业数173户,同比负增长,总数稍微高于无锡市;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2户,略高于南通市;外商投资设备进口5.10亿美元,低于苏州市,排名第二;外资企业出口销售额72.09亿美元,排名第三;缴纳涉外税收84.79亿元,高于南通市和扬州市。
三、外资企业重要特点分析
1、外商独资成为常州市利用外资的首选类型
2010年度,全市新设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87户,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8.88亿美元和26.63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21户,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2.09亿美元和22.09万美元,分别占新设总数的77.0%、76.49%和82.95%。截止2010年底,全市实有外商独资企业1391户,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104.08美元和104.08亿美元,分别占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2.59%、66.72%和78.72%,外商独资已成为常州市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2、利用外资规模效应明显,大项目产业分布集中
2010年底全市实有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465户,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11.01亿美元、118.65亿美元和103.6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实有外资总量的17.58%、76.77%、76.06%和78.41%,大项目以不到五分之一的户数集聚了全市外资总量接近八成的资本投入,突现了利用外资的规模效应。其次,在大项目的产业分布中,制造业仍然最多,达292户,占总数的62.79%,其次分别为房地产业65户,科技服务业43户,上述3个行业占全市利用外资大项目的近九成。
3、南北两翼成为全市外资主要聚集地
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645户,其中天宁260户、钟楼245户、戚墅堰73户、武进772户、常高新704户、金坛360户、溧阳231户。常高新利用外资实有户数、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分别占总数的26.62%、28.28%和29.43%,武进区则分别占总数的29.29%、28.31%、27.59%。南北两翼利用外资总量已占全市外资总量的近六成。
4、外商投资户均规模不断增大,新设平均规模有所下降
2010年底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分别为1039.17万美元、589.79万美元、499.84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3.69%、10.46%、8.88%。2010年度全市新设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87户,户均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均已超过1000万美元,分别达到了1651.91万美元和1006.27万美元,户均外方认缴额也达到927.87万美元。新设户数同比增长了25.88%,但户均规模同比分别下降了5.81%、23.26%和27.58%。相较上一年,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以下企业数占总数的份额由36.84%升至42.16%,而这四成以上的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1.19亿美元仅占本年新设企业总额的4.12%,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回暖较慢的形势下,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谨慎有加。
5、亚洲仍是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
2010年新设企业中外方来源于亚洲的有198户,占新设立企业总数的67.99%,同比增长了33.78%。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分别为38.91亿美元、23.40亿美元、21.78亿美元,均分别占新设总数的80%以上。来常州市投资数量排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是香港110户,台湾和日本分别为30、28户,三者占新设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户数的58.54%。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来常州市投资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新设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投资的外商投资法人企业分别为28户、37户和12户,总计77户,占到新设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户数的26.83%。
6、与周边先进城市比较存在差距
2011年前8个月,尽管常州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优良业绩,大多数指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但是与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和南通等周边先进城市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实际到帐外资仅高于扬州与南通;注册外资企业数略高于无锡;新增3000万美元大项目数排第四位;新签协议外资总数低于其它5个城市。
四、措施与建议
常州市在国际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中,要始终做到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为基本路径,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和“一核八园”建设为契机,以“510工程”建设为抓手,用以增强常州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为了顺利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建议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量—质”并重
在引进外资企业时,除了继续抓好到帐外资数额、大项目落户个数等指标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外资企业的“质”。也就是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型先进制造业、处于产业链顶端的企业,以及高效益低能耗且附加值高的企业作为突破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工作重点之一。要转变将外资工作单纯作为经济活动的思维,把该项工作与常州市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优化、科技教育、市民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可创造条件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集团、教育集团等从等服务业到常州来投资,从而发展起想常州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
2、“资—智”并举
为了增强常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在继续做好外资(表为美元)引进的同时,还要切实依托常州科教城的良好平台,重点做好国外科技研发机构的引进,做到常州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另外对于既带有外资,又有其研发团队的外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提供所有必须的条件保障;同时,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现有外资企业,鼓励其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使其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了切实做好以上两方面的工作,在组织方面建议强化下面两个方面的保障。
1、成立常州市外资企业的审核与决策机构
要做到高质量地落实外资工作的“量—质”并重和“资—智”并举的策略,仅靠经济部门是不够的,要由来自于经济部门、文化部门、科教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的人员组成最高决策层,统领外资企业的进驻、发展、评价、退出等工作,同时对相关政府部门、市属区市的外资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2、健全外资工作的考核机制
根据常州市外资工作的总体精神与部署,以及因应“量—质”并重和“资—智”并举的具体要求,应该科学合理地分解外资工作的考评指标,建立健全针对各部门、各区域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有效避免仅以外资数量作为单一考核指标所带来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