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内容
抓住转型升级机遇 打造绿色铸造基地
溧阳市竹箦镇力推传统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初探
发布日期:2014-10-11   来源:科协   浏览次数:   字号:〖
  铸造产业是竹箦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箦镇就开始发展铸造业,全镇铸造企业兴盛时期铸件产量近万吨。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装备设施档次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单位能耗过高,加上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困难和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等因素,一部分小型铸造厂在竞争中被淘汰。
  
  是在危机中被淘汰,还是抓住机遇转型升级?竹箦镇从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力推动全镇传统铸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了勃勃生机。2013年,全镇共有铸造生产型规模企业11家,铸件产量近30万吨,实现纳税销售收入25亿元,占全镇工业企业纳税销售收入(冶金企业除外)的62.85%。生产工艺由原先单一的粘土砂湿型(手工)工艺发展到粘土砂湿型铸造线、树脂自硬砂工艺(呋喃,碱性酚醛)、精铸、压铸、消失模铸造等先进生产工艺,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风电、核电、机器人、船舶、柴油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环保机械、五金工具等。竹箦镇铸造企业的装备设施、砂处理、造型、熔炼、清理、除尘环保、废砂再生、铸件质量和产量等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是常州市、江苏省重要的铸造基地之一。
  
  一、鼓励加大投入,在技术改造中夯实基础
  
  落后的工艺、简陋的设备不可能生产出高端的产品。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废(次)品率高,能耗高,生产成本高,1吨铸件有时只能赚几十块钱,微利状态使企业苦不堪言。
  
  竹箦镇党委、政府适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按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奖励。近年来,竹箦镇铸造企业仅技改投入就达15亿元,90%以上的铸造企业淘汰了小炉径、冷风冲天炉,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铸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成套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作业环节,降低用工成本。目前,11家铸造企业中有9家新建、改扩建了16条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的日本新东、丹麦迪砂、美国亨特等自动化造型线、浇注线和砂处理生产线,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推动科技创新,在自主研发中壮大实力
  
  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内在动力。尤其是铸造企业,如不注重科技创新,仍“原地踏步”,走低端铸件产品之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缺乏竞争力,稍有“风浪袭击”,就会“翻船沉没”。
  
  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竹箦镇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名牌名品、发明专利、省市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给予重奖,仅2013年就发放科技创新奖150多万元。目前,竹箦镇铸造企业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以自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内在核心竞争实力明显增强。11家铸造企业中,已有科华、虹翔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2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国家专利授权7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20多件)。
  
  成立于2002年的科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起初也是一家貌不惊人的小铸造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迷的经济发展大环境,科华公司率先决定广纳贤才,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之路,“产品一定要有科技含金量”,将产品定位于高端铸件,研发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十年矢志创新路,科华公司走出了一片广阔新天地。目前,科华公司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厂商之一。公司1000名员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40余人;拥有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和试验检测设备;具有较强的产品加工工艺的设计、开发能力和部分生产设备、工夹具、检具的技术专利的研发能力,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6项; 2010年公司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2011年经常州市科技局批准,成立了“常州市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江苏省(科华)涡轮增压器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先的“丑小鸭”现已蜕变成铸造行业的“白天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企业”、“常州市四星级数字企业”。
  
  三、突出引导扶持,在结构调整中打造特色
  
  铸造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与制造业中的部分行业一样,铸造行业也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应不足、市场无序竞争等现象,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铸造企业靠单一的低端产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竹箦镇早在2009年就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在“开发新品、打造特色、做强专业、精细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尽早尽快调整原先单一的农业机械铸件产品结构,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品,形成当家拳头产品,开拓新兴市场,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企一品”和“新、专、特、精”的竹箦铸造新特色。
  
  竹箦阀业自主研发的铜制、钢制、铁制闸阀、截止阀、球阀、船用阀、蝶阀、水嘴等15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医药、冶金、造船等工业领域和低压居民用给排水领域,并出口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企业”、“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阀门知名品牌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是中国阀门行业的“大哥大”;科华公司现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厂商之一,国内主机配套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0%;新力公司在“小批量多品种”类型上具备强劲优势,同时形成了泵阀类、传动箱体类、传动液压类为主的产品体系,被评为“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骨干企业”、“江苏省铸铁行业十五强企业”,产品多次在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获得优质金奖;虹翔、金桥、万盛、锦润、新明、思佳等公司也纷纷突破传统,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主打特色产品。
  
  四、强化政府服务,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档次
  
  鼓励、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竹箦镇党委政府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既当“引导员”,又当“服务员”。
  
  一是每年组织企业负责人或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相关部门举办的铸造行业发展研讨会及铸造工艺设备、材料、产品展览会,并组织产品参展,以此拓宽企业家视野,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广交行业朋友,增进交流沟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地方知名度。科华公司、新力公司、竹箦阀业等企业研发的新品在中国(北京)国际铸造博览会上屡获展会金奖。此外,破除“同行是冤家,老死不向往来”的陋习,经常组织本区域内企业相互参观学习、座谈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二是邀请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中国铸协、江苏省铸协相关教授博士专家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解决企业新品研发、工艺改进、产品生产进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并促成20多所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科技研发平台。
  
  三是组织企业到南京、镇江、扬州、常州等相关高校举办大学毕业生招聘会,既推介企业,又广纳贤才,至今已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为企业做大做强储备了一定的人才资源。
  
  四是积极主动和上级相关部门及溧阳市范围内其他铸造企业沟通协商,成立了以虹翔机械公司为会长单位的溧阳市铸造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向企业传达政府导向,组织参加行业展会和研讨会,促进企业间信息互通、合作共赢。配合政府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发展。
  
  五是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国家公告《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目的意义,认清我国铸造行业发展的形势:现今铸造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不足、无序竞争、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小、散、乱、差”现象严重,铸造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3万多家,到2015年末减少到2万家;力求到2020年末减少到1万家左右;企业平均规模将从现在的1400吨增加到2015年2500吨,2020年增至5000吨。帮助企业清醒认识到“不改变,汝必死”,要不等、不靠、不怨,积极主动应对,把“准入”当作自我转型、自我升级、自我提升的良机,请专家到企业培训、解读“准入条款”,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尤其是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能耗指标、环境保护、人员素质、职业健康安全及劳动保护等硬性指标方面,帮助企业一对一逐个核查,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与此同时,引导企业强化现场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和员工整体素质。
  
  六是紧紧抓住位于竹箦镇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新北溧阳科技园,被定位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大好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铸造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环境清洁程度,带动上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实现高效绿色铸造,进一步推动竹箦铸造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档次,打造出一批“新、专、特、精”优势企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富民强镇的绿色产业,把竹箦镇建设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地和绿色铸造基地。  (溧阳市竹箦镇科协 吴启洪)
【返回顶部】【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13-2014 Chang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常州大庙弄32号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6619627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9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