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福建博物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图书首发式暨中国博物馆优秀教育项目交流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教育委员会主任Sarah Jesse,史密森博物馆教育及博物馆学研究中心主任Stephanie Norby,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俊英以及博物馆界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常州博物馆作为20家博物馆的代表上台接收赠书。
会议现场
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活动从申报到评审工作,历时四个半月,得到各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与踊跃参加,一共收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57家博物馆申报的88个教育案例。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与综合类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与遗址类博物馆、自然科技与艺术专题博物馆等各类型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次以及特殊人群的观众群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态势。在经历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的筛选后,常州博物馆报送的“舞动的精灵”项目凭借其教育理念先进、内容丰富多样、主题新颖独特等特点,从全国博物馆申报的88个教育案例中脱颖而出,以第12名的成绩入选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在全国地级市博物馆中名列第二,并收入于《全国优秀教育案例图书》。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年来,常州博物馆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各个部门联动合作,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着最适合本馆的社教模式,每年都推出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活动成长提供了一个大舞台。2009年,由常州博物馆策划实施的“舞动的精灵”项目,是借助常州博物馆的特色科普展览“世界精品蝴蝶展”而开展的夏令营活动,旨在通过展览参观、昆虫知识讲座、蝴蝶标本采集和制作、昆虫饲养、昆虫知识有奖竞猜等系列活动,加深少年儿童对蝴蝶等昆虫的了解,开阔视野、培养爱心、陶冶情操。整个活动强调动手体验,寓教于乐,增强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旨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学生素质拓展的课堂。
此次评选活动给全国的博物馆提供了一个交流社教活动经验的平台,同时也是对全国博物馆多年社教活动的一种检验,对今后各家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展开具有深远的影响。常州博物馆将以这次评选活动作为契机,取各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创新未成年人教育模式,探索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机制,为广大市民朋友,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常州博物馆 左佳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