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铁路客货运输主型内燃机车研发制造基地。公司科协成立于1959年,现下设16个学会,有会员1176人。多年来,公司科协以培育、夯实创新土壤为着力点,优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模式,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为公司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1987年以来,公司科协连续12次荣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聚合—— “金点子”献计
公司科协充分发挥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企业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以基层学会为依托,着力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科技人员“粘合剂”的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把个人学术兴趣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帮助科技工作者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公司科协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更新科协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打破“讲、比”活动只局限于会员的运作模式,在激发科协会员积极性的同时,让非会员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科技攻关立项,不断扩大科协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科协组织的实力和活力。通过广泛发动,公司先后把参加活动的对象扩大到非科协会员和技术骨干及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中,90%以上的科协会员以及许多科技人员和工人技师都主动参与立项。
思路的转变,为科协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攻关立项层次不断提高,与公司发展的贴近度也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内容,而且开启了公司自主创新的“引擎”。工人技师李春的技术攻关项目“提升JZ10A轴箱体质量”,历经一年的试验,取得成功并应用于实际操作。这一喜讯他第一个告诉了公司科协领导:“没有科协的‘讲、比’活动,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像李春这样的非科协会员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和科协会员一起,从本岗位工作出发进行立项攻关,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急、难、特、新”问题,积极开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技术创新活动。近四年来,公司科协累计批准“讲、比”项目4202项,完成4127项,完成重点立项88项,涵盖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
融合—— “生长点”频现
公司科协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努力把科协组织在推动公司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着眼于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入企业,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效果,不断培育科协工作新的“生长点”。
要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就必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公司科协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紧密围绕科技进步和生产经营,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讲比”活动。公司科协以重点项目的立项攻关为龙头,带动了各个学会的“讲、比”活动的普通立项。针对公司产品、工装升级和技术优化等一般性课题,公司放手由各学会组织实施。各个学会根据实际,积极参与“讲、比”活动立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效果显著。近年来,各学会先后提出了“4400马力调车内燃机车研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等88个重点项目。如原先国产喷油器运行15万公里就要进行小修,雾化不良的要更换喷嘴;运行到45万公里就要进行中修,更换率较高。而现在通过280/285系列柴油机喷油器结构改进,装用在DF11G机车上,已运行了72万公里后,拆检喷油器仍能正常工作。“没想到,一个小改进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到公司考察的一位专家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事实上,这种280改进喷油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国产喷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寿命短、燃油雾化不良等问题,目前已在多种机型上扩大装车试验,并已获得专利证书。
小工装、小改进、小革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也正是因为诸如此类具有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的成果在“讲、比”活动中的大量涌现,讲、比”活动竞赛成为公司技术升级和工艺完善的重要载体,拥有了更高的覆盖率和参与率。通过参与性的研究和实践,实现了与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培育—— “粘合剂”显效
公司科协注重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青年科技人员搭建尽显自我,追逐梦想的大舞台。年轻科技人员的冲劲、闯劲和干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用他们的才华,在这个舞台上展翅飞翔,找到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公司科协发挥学术牵引作用,从帮助科技人员获取科技新信息,活跃创新思想的需要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活血”。近年来,组织了“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专题学术活动9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次,先后有7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科协还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新了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推动了“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同时,公司科协注重技术推广,积极组织各学会开展论文征集,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和“讲、比”项目过程中,把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论文总结出来。近4年,共评出优秀论文450篇。
为了培养后备技术力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员队伍,科协关注、联系和培养优秀青年、技术与技能人才,为青年人才搭建沟通、交流与展示的平台。科协会同公司团委一起制订了“青年科技进步新秀奖管理办法”,把青年科技人员的“讲、比”活动与团委的“青年五小成果活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多年来,一批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在良好的育人机制下,攻克了科研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磨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主要从事工艺装备设计工作的王化清,就是从“讲、比”活动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他主持参加了东风11机车、青藏车、调车机车、280B型柴油机等新产品柴油机配件的工艺装备设计工作。他的“空心轴套工艺装备改进设计”获2008年江苏省“职工十佳合理化建议”奖。2006年—2013年,有4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4项“发明”专利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讲、比”活动锻炼造就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团队,成为公司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领军人物,使公司科技人才资源产生了倍增效应,进而保证了公司在发展轨道上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不断加速前行!(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