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坛撤市设区的新环境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迈出新步伐,县区级科协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特别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的增长点将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神圣使命,为科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深入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找准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更好地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体现科协工作价值。新时期、新常态,正确认识科协组织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如何发挥这种组织优势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如何创新科普工作载体,丰富科普宣传形式,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值得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
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协组织的性质和优势。科协组织相对于其他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具有独特的组织、职能和资源等几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作为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联盟,科协组织联系广泛、智力密集,在广大科技工作中号召力强,这是组织上的优势。科协重要职能之一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低碳节能、绿色环保、防震减灾、健康养生、科学生产等方面。这些活动涉及到公众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开展活动、推动工作得心应手,深受群众喜爱,这是职能发挥上的优势。近年来,区科协带领全市基层科协组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学会学术活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区科协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工作作风更加踏实,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我区科协由于单列时间较晚,和兄弟县市区科协相比较,工作基础薄弱,人手偏少、经费紧张、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一些基层科协的工作执行力欠缺。所以,只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科协组织的优势和长处,转化和弥补我区科协组织的劣势和不足,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务实性相结合,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通过差别竞争,实现特色取胜。
其次,要找准新常态下科协工作坐标和定位。科协组织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找准工作定位和工作坐标,也是当前做好科协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新”,就是当前新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要求领导干部以及科协组织必须正确定位科协的工作方向和坐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要更加注重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更加关注科普形式的新颖和活动效果的务实,要遵循科普工作规律,遵循群团组织的活动规律,避免运用行政化的手段推进科普工作。所谓“常”,就是科协的学术活动也好,科普宣传也好,要找准五大重点人群的科普需求,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中去,在掌握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使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每年5月份的科技周和9月份的科普日密集开展科普活动,搞集中性、突击性科普,这样既不利于公众消化吸收科普知识,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又增加了活动组织者的劳动强度,疲惫了身心、影响了效果。所谓“态”,就是要注重科普宣传的效果和质量,按需施教、按需科普,不能闭着眼睛搞科普,脱离群众需求搞科普,形成“供需”两张皮,那样只会挨累不讨好,叫好不叫座。因此,科协工作面临的新常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遵循科普工作规律基础上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问题,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广角宣传、不留死角、“无孔不入”的全方位宣传问题,是在降低成本、扩大影响、丰富形式的前提下实现科普宣传工作提质增效的问题。
第三,要创新科协工作方式方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过去那种走上街头摆摊设点搞科普的陈旧做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因此,科协也好科普也罢,方式和方法必须创新。但创新科协工作方式方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推动科协科普工作提质增效,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大幅度提升科学素质。因此在实践中,要坚决抵制和摒弃那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做法,避免一味追求形式的的新颖和场面的宏大搞科普,改变那种过分注重领导的关注和感受而忽视了群众的需求搞科普。因此,科协工作的创新,一定要围绕提质增效这个中心,在科协这个主体和大众这个客体之间,架起一座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渠道畅通的桥梁,这才是创新创新科协工作和科普宣传方式方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村科普工作为例,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两大任务,一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科学生活知识,包括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等方面知识积累和意识的培养,二是种植养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业管理方式创新转变。因此,提升农村科普工作水平,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组织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的牵头作用,会同农办、农林局以及教育、卫生、环保等单位和部门,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依托和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农村村村通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科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以提高农民群众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为主的生产科普,可以组织农业科技专家进村入户传授农业生产知识,也可以组织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农村科普宣传与农业技术推广两结合、两促进。
第四,应更好服务于民生的改善。民生的改善问题,实际上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问题,幸福感的提升应该是实现民生新改善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科协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能否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来进行。实践证明,物质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所以,科协工作要服务于民生新改善,强化“三服务一加强”职能,表现在具体的科普内容和对象上面,就是要抓住五大重点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贴船下篙、量体裁衣、按需科普、精准科普,推动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科普向“精准滴灌”式科普转变。针对青少年群体,要侧重于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针对农民群体,要侧重于种植养殖技术的普及,针对城镇劳动者群体,要侧重于劳动技能提升和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针对社区居民群体,要侧重于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等生活方式的养成,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则要侧重于科学执政理念的培养和强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才能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才能为实现民生的新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五,通过改革实现科普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科协组织的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发挥科协组织的体制以及人、财、物优势,必须改变和摒弃过去那种利用行政手段推进科协科普工作的模式,要在去行政化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证明,在开展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基层科普益民计划实施等过程中,通过行政命令、组织动员等手段,其质量和效果非常有限,往往会造成形式大于内容、手段和目标背离的现象。实际上公众的科普需求十分巨大,而民间也确实存在这样一些组织和机构,他们有参与科普的热情与技能,如何把两者组织起来,找准二者的结合点,通过去行政化的改革尝试,无疑将是探索科普工作新路径的一种重要尝试,他也必将为科协科普工作提质增效带来强大的动力。可以参考常州市向全国推广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活动模式,选择不同的购买方式,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直接资助和项目申请,社会效果很好。我们每年的科普益民和科普惠农示范项目评审,由于考虑各部门各单位的平衡较多,这样一来,项目的示范带动性将打折扣,奖补资金使用效率也不能最大化。而如果通过去行政化的改革,运用公平竞争和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变选马为赛马,成熟一个命名一个,成熟一批表彰一批,在科普惠农、提升农民素质的工作实践中把那些基础条件好、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强、影响辐射广的集体和个人选拔出来,积极帮助、大力扶持,真正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评先创优的程序公开、标准公正、结果公平,实现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区科协工作水平和农民科学素质必然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金坛区科协 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