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市科协在上级科协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九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率先出台了《常州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功召开常州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围绕“四服务一加强”,全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努力推动科协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紧扣需求多元化,着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以建设网上科协为突破点,推进科技服务信息化。2016年,我们建设了“常州市智慧科技社团云服务平台”和“众创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高端人才、项目评估、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多重服务,目前两大平台有27家学会和26家众创空间上线,有2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创业者关注参与。以开展科技学术活动为切入点,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功。大力促进高端学术交流品牌化。5月份,举办了以“创新发展与科技引领”为主题的第八届学术活动月,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智能制造院士报告会、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海峡两岸三创教育、江南石墨烯等4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26个重点活动,共计106场各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积极推进专题学术交流经常化. 继续推进月月“科技咖啡馆”学术平台建设。先后围绕“供给侧改革、商务礼仪、大数据产业链与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创业孵化准备工作等主题,举办了17场科技咖啡馆活动,为科技工作者开拓视野,技术交流提供助力。以健全科技工作者联系制度为落脚点,提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一年来,我们继续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联系制度,建立“海智·15”微信群,及时为联系的100名海归人才提供科技政策、金融服务、产业动态、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服务。开展2014-2015年度常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共评选出4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10名十佳科技工作者。同时,向省推荐6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并在各大媒体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20多人次。拓展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软课题资助、创业培训、学术交流、科普旅游、专家休养、体检慰问等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种线上线下服务。溧阳举办的海归人才沙龙,金坛的创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和“金沙英才服务卡”等人才服务品牌,有效地凝聚了科技工作者。以学术道德委员会为结合点,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利用学术道德委员会这个平台,大力在科技界、学术界弘扬学风正气,反对学术腐败。开设科技道德讲堂,选树10名科技界的道德模范,开展定期事迹宣讲。结合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科技界开展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征集科技界的意见呼声。利用召开市科协十一大的时机,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发起“创新争先”行动的倡议,鼓励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进一步凝聚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二、围绕治理现代化,着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以实施学会服务能力计划为着力点,推动科技社团改革发展有新突破。完成第一轮“1+5”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成功培育土地学会等12家综合示范学会,资助138个单项创新项目。专门召开学会工作会议,推动学会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通过2A级以上20家,其中3A以上的有7家。与市编办外出调研社团承接政府职能工作,梳理推荐12家优质学会作为首轮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单位,推动学会向现代化科技团体转型发展。以成立众创空间联盟为切入点,多措并举服务创新创业有新进展。依托众创空间联盟平台,进一步整资源,强联合,实效明显。建成“众创云服务平台”,汇聚创业项目、创业投资、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近20个创业要素,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线上创业服务。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在全市高校、众创空间布点26家创新创业学院,利用科协创业导师团,在高校设立创业培训课程,在众创空间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累计引导5000名创业者科学创业。打造创业品牌活动,委托联盟秘书处开展系列联盟项目路演活动,每月举办一场,为创业者、众创空间、投资机构提供项目对接平台,累计对接项目投资入住108项。持续打造“科创沙龙”创业品牌。每周三定期举办创业者、创业导师经验分享会,全年举办科创沙龙49场,累计培训创业者4000多人次。并与其他创客组织联手举办“创客节”、“创业大赛”、“创业集市”、“企业家创业沙龙”等10多场活动,扩大影响。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利用常州日报专版、龙城科普微信订阅号、众创云服务平台,集中介绍众创空间12家、推荐创业项目130多个、宣传创业者故事32个,浓厚了创业氛围。以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为突破点,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有新成效。以产业联盟为抓手,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半导体照明、核电、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集中开展产业引导、产品推荐、技术咨询、用工对接、专利推送等多重服务,有210多家企业受益。积极推动基层科协服务企业,溧阳市利用中国科协专利信息平台为全市150家企业安装了专利信息库。武进区科协依托所属技术转移中心再次引进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入驻平台。新北区科协邀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来常演讲对接,助推常州传感谷产业发展。天宁区科协整合资源,依托区海智工作基地、创客空间资源,为人才与企业嫁接技术桥梁和创业平台。以实施海智计划和龙城英才计划为结合点,促进科技人才项目对接有新实践。以项目为抓手,强化人才对接。举办海智专场项目对接。5月份,与钟楼海智基地联合举办新能源汽车海智专场对接活动,邀请美国、德国和日本等5位新能源汽车专家来常开展技术对接与项目合作,取得了多个项目的合作意向。8月份,与武进区联手打造“第二届绿色智能制造海智对接大会”邀请英国、新加坡等10名海内外智能装备海智专家来常发布技术成果,达成项目合作10个。承办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6月,赴西安宣传推介我市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并携323个企业需求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促成1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推进项目引才。
三、促进科普信息化,着力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履行职责,科学素质推进有力。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及时召开2016年常州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部署科学素质工作,并推动签订省、市、区三级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责任书。召开“十三五”科学素质编制工作座谈会,多方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拟定《常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积极联合农委、卫生局等纲要成员单位开展现代农业科普知识进机关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大型广场科普咨询等活动,着力构建大科普格局。主题引领,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分别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的主题,开展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两大重点活动。组织发动各级科协、学(协、研究)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以及社会各方面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军营等开展活动近700项,活动数量居全省前列。开展科普万人游活动持续火热。继续开展以“科普月月游、资源人人享”为主题的科普万人游活动,新开辟科普线路12条,每月组织4批,每批100人,共有5000多人畅游科普基地、科普场馆,受到了群众的热捧。扎实推进“我们爱科学”青少年科技行动。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制定市长奖评选奖励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出台2016年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计划,举办青少年创客、机器人、“三模”等9场竞赛活动,参与学生12000多名;举办辅导员培训1300余人次;组织参加第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省级辅导员培训300多人次;组织开展常州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30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推荐创建省级科学教育示范学校4所,创建市级科学教育示范学校10所。承办江苏省青少年魔抓(Scratch)创意编程及科学影像节活动教师培训班活动。拓展内容,科普惠农效果显著。组织推广“农技协+农户+公司”农业合作模式,新命名科普惠农服务站9家,累计达60多家,辐射2万多户农民增收1.2亿元。召开2016年农技协研讨会、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农业项目申报工作,共获得全国和省先进农技协各1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家、农村科普带头人3名,奖补资金达38万元。大力发展农技协组织,新吸纳1家鲥鱼专业技术协会,市级农技协达到4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在农技协全覆盖的基础上,又新开通“常州农技协”微信服务平台,及时传递农业产品信息和新技术动态。同时,借力省农业销售平台资源,成功推动我市天水渔业、昌玉红香芋等12家农业企业分两批进驻京东商城“江苏农产品馆休闲观光(农家乐)O2O供应商平台”,搭建网络化销售的新渠道。创新形式,科普创作渐入佳境。开展第八届“良春杯”常州市科普创作大赛,创新思路与中国常州网合作,实现线上作品申报和展示,共征集各类文学、科普小品、科普剧等科普作品480多个,创作氛围浓厚。继续组织编写《龙城科普系列丛书》,完成组稿5本。探索开展科普作家进高新科技企业专题采访活动,共组织60多名科普作家深入佳尔科药业、鑫软图软件、健视加等6家企业开展科普创作宣传,受到企业欢迎。组织科普创作协会成员赴日韩学习交流,开阔眼界。组织26个作品参加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有8个科普作品获奖,其中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位列设区市前列。奖补并举,科普队伍作用凸显。组织百名科普讲师团成员开展百场科普讲座进基层活动,全年共完成讲座100场,补助讲座费用5万多元,10000多名居民受益。打造“龙城科普大讲堂”品牌,共举办7场专题科普讲座,取得良好效果。组织80名社区科普员参加省培训,评选优秀科普志愿者100名。科普队伍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完善载体,科普媒体多头并进。以科普平台化、资源化、信息化为抓手,推动龙城科普媒体多头并进。编辑《常州日报》“科海导航”专版52期,持续报道科技热点、产业动向和科技人物;《常州晚报》“龙城科普”专栏12期,重点宣传百姓科普和生活常识;常州电视台“科普大篷车”和“科海引航”每天黄金档播出三分钟科普短片;“龙城科普”微信每天及时更新发布。2016年,全市新安装科普云大屏36块,服务社区科普,几大科普媒体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实现了科普媒体的差异化、立体化、信息化。
四、推进队伍专业化,着力为科技决策咨询服务
多层次构建,完善科技社团智库体系。在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科技专家库的基础上,又新成立创业导师团、法律咨询服务团,不断培育多元化的专家咨询队伍。在成立智库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家团在软课题立项、论文评选、人才举荐、创业辅导、法律维权以及第三方评估中积极发挥作用。多渠道发声,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开展自然科学软课题评选资助。首次采用导师评审筛选制度,由导师在广泛征集184项课题的基础上,确定立项《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等55项课题,其中特约课题5项、重点课题10项、专项课题40项。编印《常州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加强出刊频率,改季刊为双月刊,并请智库专家研讨确定内容框架,全年共编印出版“现代农业、健康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技术”6期,传递科技动态和产业热点。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工作。召开科技工作者站点会议,动员各个站点收集科技工作者意见,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18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五、推动改革深入化,着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
紧扣改革,大力推进科协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常州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对市科协十一大的章程细则、代表构成、委员比例、基层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推动科协基层组织建设,2016年,市科协新成立常州德创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常州市创客个性化服务中心两家民办非企业。所辖溧阳新增中关村发明创新协会、科普志愿者协会2家协会,金坛新成立亿晶光电等4个高新企业科协,国际工业城等1个工业园区科协和2个区级学会,天宁成立1家佳尔科药业科协,基层科协组织不断壮大,科技工作者集聚力进一步增强。适应形势,推动科协干部队伍新提升。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干部的学习培训,及时传达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新精神、新要求,重点在科协事业改革、经济发展形势、政府工作热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大大提升了科协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3名科级干部上挂下派挂职锻炼。并创立每月“领导+部门”学习交流机制,定期围绕主题开展深入探讨。同时以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激励机制为推动,强化履职能力。狠抓创新,推动科协党的建设新面貌。年初,专题研究制订市科协党建工作意见及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育学习型、改革型、创新型党员干部。每月坚持召开党小组会议,定期围绕主题开展党员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党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启动“科普惠民”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科普旅游这个抓手,与社区党员活动有效结合,大大提升和丰富了党组织活动。2016年,市科协荣获市级机关文明单位。
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常州科协将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四个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促改革、抓创新,夯基础、求实效,努力打造科协团体事业新局面。
一、拓展科技工作者成才通道,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健全服务体系。紧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强化对科技人员学术交流、社会参与、维护权益、继续教育、人才流动、创新创业、社会保障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立体式、多样化服务。持续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积极向党政部门、学会、企业和社会举荐人才。通过各种媒体专栏和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创新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报国热情。完善人才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联系制度》,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怀,建立政府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渠道。加快推进科技工作者站点布点工作,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加强学风道德建设。依托学术和道德委员会,动员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推进创新环境建设,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
二、搭建多层次学术平台,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发展
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办好第九届学术活动月、科技咖啡馆、科技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逐步提高品牌效应,促进科技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创新,利用智慧科技社团云平台,促进面对面学术交流与线上交流相互补充,提高学术交流实效。打造精品科技学术期刊。围绕“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等热点办好《常州自然科学》精品期刊,鼓励学会创立创办精品期刊杂志,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精心组织“第十四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评审”,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学术交流共享机制。利用云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学术科技成果、研究报告,建立各级各类学术讲座、科技沙龙活动预告制度,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推进学科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彩虹工程,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学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加强对我市重点产业、关键行业的技术研究与创新。鼓励科技社团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业,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紧扣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培育建设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服务站和首席工程师等项目为抓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模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的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大企业专利信息库的推广力度,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依托众创空间联盟和众创云服务平台,打造精品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开展科创沙龙、项目路演和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培育更多的科技创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大力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和龙城英才计划,充分发挥科协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渠道优势,加强与国外科技社团的合作联系,完善国际科技智力的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海外团体、海外智力来常创新创业。
四、紧扣科学素质纲要目标,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落实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制定“十三五”《纲要》十大行动方案,召开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年度工作要点,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力争2个辖市(区)创建成全国科普县(市、区)。组织开展创建省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推动科普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监测评估、考核激励等保障措施,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发展科普新业态,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大屏、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进一步提高媒体科技传播能力。进一步整合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资源,组织5000人科普旅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普基层设施建设。加强科普文学、科普剧、科普动漫等作品的创作,形成一批适合群众科普内容的、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组编科普丛书3-4册。继续推动社区站、校、网和农村站、栏、员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基层科普组织建设,提高科普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训村(社区)科普员、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一批科普专门人才,为各类科普人才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打造科普活动品牌。重点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民生科普、应急科普、前沿科普举办各类科普活动600项。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年培育科普惠农服务站10家,省级5-6家,组织农业专家、农村科普志愿者,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服务活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发挥好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家长学校)等作用,加强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为社区配送科普资源。开展我们爱科学科技行动。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客活动。利用科技俱乐部、科学工作室等载体,组织开展青少年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大力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早期人才。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共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公益性科普事业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营造多元化兴办科普事业的繁荣局面。完善科普激励机制,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优秀科普课程、优秀科普志愿者”评选,充分调动科普积极性,不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
五、建设新型科技智库,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培育新型科技智库。依托学术道德委员会、科技专家库、创业导师团、法律咨询团等四支队伍,着力打造集科技咨询、法律维权、创业辅导、学术监督于一体的科技智库。组建一支政府认可、社会公信力较强的第三方科技评估委员会。探索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和第三方创新评估机制,真正成为政府认可、社会信任的科技创新智库。提升决策咨询水平。紧扣我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依托“常州市自然科学软课题”“常州科技工作者建议”等科协决策咨询品牌,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市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课题成果特别是优秀课题成果的评选和推荐,打通重大理论刊物、信息摘报等重要申报渠道,加速成果的转化运用。
六、贯彻《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服务社会治理创新
紧紧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的打造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新一轮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学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发展学会。大力吸纳和发展3-5家新兴产业、科技服务类社团加入科协组织。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探索成立学会联合体。围绕去行政化的要求,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完善学会组织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学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监事会。引导学会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推进学会秘书处、秘书长的专职化。鼓励政社分开,开展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的学会试点工作。拓展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市编办的联动,鼓励学会拓展科技评估、工程技术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等方面的科技类公共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支持引导学会发展科技咨询、技术评估、专利信息加工、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整合。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学会进一步创新学术活动机制,提升学术交流服务能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创新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机制,增强科技类公共服务的能力。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提升科学普及普惠能力。创新政府决策服务机制,提升科技咨询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学会依据自身特色,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实现党建强会。进一步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筹备成立市科技社团党委,加强党对学会组织的领导,确保学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协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团体改革发展。深入实施“委员之家”凝聚工程,建立委员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委员定期开展沙龙、体检、参观和督查活动,不断提升科协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推进组织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县级科协能力建设,全方位提升县级科协的组织建设力度和创新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企业科协、行业科协以及农技协组织建设,强化分类指导,突显科协职能,推动全市形成各展所长、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组织建设新局面。真正把常州市科协建设成为具有较强亲和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发展实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