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良,男,193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
“科普,就是传递科学技术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关注到,并逐渐喜欢上。”将艰涩的科学技术知识,用自己的话,简单生动地讲述给老百姓听,这是王瑞良近30年来一直都在做的事情。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记者近日走近这位长年奋斗在科普宣传一线的老人。
1951年,王瑞良从省常中初中部辍学入伍。起初在部队的无线电通信学校学习,后来参与军事情报工作。从那时起,他每天面对着机器、语言、情报,有很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开始琢磨身边的物事,把心得写下来,或者把机器的基本使用原理和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地翻译出来,形成文字。后来,他将那些与情报无关、不涉及机密的内容,尝试着寄往报刊投稿。至今他对第一篇寄出就被采用的文稿仍记忆犹新,“那是一篇介绍各种新式电话的科普短文,被刊登在《工人日报》上。”
王瑞良的科普创作生涯也由此开始,往后的岁月,便将空闲的人生交给了科普创作。经过30多年的辛勤耕耘,他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科普文章、科技论文、国际知识介绍和新闻报道等4000余篇,约800万字;出版科普文集5本,约6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几种出版物;还分别以《现代高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战争与高技术兵器》等为题,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共讲课30余场,听众逾万人。
在一年一度的“良春杯”科普文学创作大赛的获奖者名单中,王瑞良总是榜上有名,今年也并不例外。“对于科学知识,我是比较清楚的;但是文学创作方面,我的水平还远远不够。”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对科普感兴趣。(璞晓逸 翁坚红 汤怡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