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要工作总结
2017年,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科协的指导下,组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努力打造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多措并举推动科协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紧扣改革平台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新突破
1、实施“新一轮”学会提升计划,推进社团改革。启动新一轮学会能力提升计划,立足科技社团发展目标,研究出台《学会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和《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两个文件,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逐年培育、分布推进,每年培育一批“特专优精”学会,到三年期末,建成10家以上综合示范学会。2017年度共立项评定各类学会学术创新项目41个,认定特专优精学会25个。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16项,利用科技社团云平台,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推进了学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搭建多元双创服务平台,助推创新创业。依托众创联盟,搭平台、促对接、强服务,着力打造了一年一次的创业大赛(创业周)、一月一次的项目路演和一周一次的科创沙龙等创业活动系列,完善了“众创空间联盟+众创云平台+众创资助办法”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多层次多角度服务双创成效显著。一是创办首届创业周。5月,成功举办“放飞梦想、激情创业”为主题的常州市首届创业周活动。组织26家众创空间、17个创业服务单位、25个创业项目进行展示对接,集中一周时间内,举办15场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吸引2000多名创业者踊跃参与。二是首创项目路演日。6月,启动“dream show”首次路演日活动,并确定每月28日为科协专题路演日,由众创空间轮流申报承办。全年共举办6期,有40多个项目参与路演,30多家投资机构竞相参与,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搭建了平台。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市科协创新创业活动资助管理办法》,全年资助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业大赛和创业文化节等四大类活动20项共计16万元,引导众创空间、创业机构投身创业服务。
3、大力实施“三金”工程,服务转型升级。一是实施金桥工程,助推科技兴企。继续开展专利信息库推送,专利信息库培训300多人次,新注册企业120家,形成创新案例59个,累计为企业新增效益3000多万元。与佰腾科技联手打造“创新宝”产学研服务新平台,打通企业与专家技术需求和成果转化的双向通道,目前平台已入驻机构38家、专家200名。继续推进核电装备制造、LED照明等新兴产业联盟和协会的发展,开展展会展览、技术培训、资质申领等对接活动20多场次,帮助企业开展产业升级。武进区科协充分利用成果转移中心平台,建设专利信息库,组织各类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62场次、签订产学研协议18项、技术开发合同20项,合同金额达1600万元。二是实施金穗工程,助推科技兴农。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金坛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3家单位获评“基层科普行动”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创建工作,7家单位获评省科普惠农服务站,新培育10家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三下乡”活动,送科技到田间地头。组织农业企业赴宿迁参观电商项目,举荐16家农业企业入驻京东商城“江苏农产品馆”。辖市区、涉农镇、专业农技协四级联动,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面向市场、打造工作品牌,助力科技兴农,有7个基层农技协受到省、市科协的表彰和资金奖补。三是实施金领工程,助推人才项目对接。成功承办龙城英才计划武汉推介会,发布常州人才科技政策并携407个项目需求与武汉高校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0项。举办“第三届武进国家高新区绿色智能制造海智对接交流会”和“交通轻量化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讨会”,加强特色产业对接。先后围绕“软体机器人技术”“康复机器人设计”等专题,邀请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的海智专家来常作专题讲座,并与60多家常州本土企业和高校开展技术对接。利用省国际交流中心资源,推荐伊朗、德国、俄罗斯3国共18项先进技术与我市企业对接,促进项目落地。组织医疗卫生团11名专家赴台就基层医疗转诊、医疗争议沟通方式等方面作了深入交流。
二、紧扣科普信息化,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新提升
1、履行职责,科学素质推进有力。调整增加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7家,进一步壮大了力量。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召开年度常州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部署科学素质工作,并推动签订省、市、区三级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责任书。继续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监测工作,2017年我市公民科学素质达标比例为1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依托“5.12”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博物馆日等纪念日,与《纲要》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广场宣传咨询“一月一主题”等科普活动,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机制。
2、主题引领,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一是主题科普活动浓墨重彩。围绕“科技强国、创新圆梦”和“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的主题,组织开展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常州市第二十九届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市举办主场宣传咨询活动、大众传媒科普周专题传播、科普志愿者集中服务行动、青少年科学体验、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开放优质科技资源等活动近700余项,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市科协被评为全国、省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二是科普游持续火热。组织开展以“科普月月游、资源人人享”为主题的科普游活动,新开辟线路12条,组织近6000多名市民畅游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场馆,社会影响广泛,获百姓好评。三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以“我们爱科学”主题活动为引领,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积极承办第28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取得圆满成功。精心举办常州市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国际数棋、航模比赛和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活动15项,参与学生15000多名。举办“聆听化石细语、感悟生命延续”主题化石校园巡展活动,开展科学实践、高校科学营、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嘉年华等科技活动,大力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思路,与电视台联合举办“爸爸的科学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国际、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夺奖的67项目获得市青少年科技奖励基金20万元的奖励。市一中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学校”、省常中和市一中集体项目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全年表彰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15名、优秀科技辅导员22名,创建“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省级3所、市级10所,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项目试点学校17所,建设校园科普e站34个。
3、创新形式,科普创作成果颇丰。举办第九届“良春杯”常州市科普创作大赛,在科普文学、动漫作品基础上增设科普摄影项目,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组织编写《龙城科普系列丛书》,完成组稿3本,共征集原创科普作品600多篇,网上点击量逾10万人次。推荐图书、报纸、期刊、影视(动漫)和微信5类24个科普作品参加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有8件科普作品获奖,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拓展方式,组织科普创作协会成员走进领航科技、四药集团等6家高新企业,专题采访,多渠道宣传,科普创作更接地气。
4、服务基层,科普队伍作用凸显。组织科普讲师团成员开展百场科普讲座进基层活动,全年共完成讲座106场,向社区赠送科普挂图13200多张。依托科普讲师团成员与图书馆联合举办“龙城科普大讲堂”6期,围绕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居民关切的问题,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7场,并培育5个社区获评“基层科普行动”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5、完善载体,科普信息化全力推进。以科普平台化、资源化、信息化为抓手,推动龙城科普媒体多头并进。编辑《常州日报》“科海导航”专版50期,持续报道科技热点、产业动向和创业先锋;《常州晚报》“龙城科普”专栏12期,重点宣传百姓科普和生活常识;常州电视台“科普大篷车”和“科海引航”每天黄金档播出三分钟科普短片;“龙城科普”微信每天及时更新发布,成为倍受大众关注的手机自媒体。积极落实“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信息化科普大屏在城镇社区全覆盖,大力推动“科普中国”和“江苏科普云”落地应用。全年建成社区、学校和农村科普e站570个,科普员队伍达640多名,通过科普中国APP分享文章823篇、科普挂图落地应用6000多幅。
三、紧扣需求多元化,提升科技工作者服务有新途径
1、培育精品学术活动,打通学术交流渠道。一是持续打造品牌学术活动。首次以常州地方政府名义联办江苏省科技论坛,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主题吸引全省600多名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会,取得圆满成功,论坛效果为历届之最。举办了以“聚力创新,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学术活动月,设立5个分会场、28个重点活动和103个专题活动,吸引2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持续打造月月科技咖啡馆活动,先后围绕“正念减压心理学、大数据、青少年科技教育”等主题共举办18期,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二是精心打磨创业培训品牌。每周举办一期科创沙龙,先后围绕“股权分配与股权激励、创新创业在常州、垂直生态圈打造和未来”等创业专题举办了48期科创沙龙。邀请知名创业导师和典型创业者积极分享创业知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学创业。三是积极引导基层学会学术交流。各学会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标准化协会举办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普及培训”、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举办了“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术论坛、常州市医学会举办了“临床科技创新——自闭症基础与临床”讲座、心理学会举办了“音乐治疗”、抗癌协会举办了“第二十三届全国肿瘤防治周系列活动”、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举办了“口腔健康讲座及义诊活动”等等,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
2、举办首届科技工作者日,建设科技人才之家。重点举办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积极开展海归人才联谊会、科协主席电台直播、委员参观活动、创业沙龙等20多场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同时,基层科协也纷纷开展纪念活动,溧阳市科协举办了以“见证科技魅力,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金坛区开展了“智创汇”双创平台揭牌暨2017首次科技沙龙活动、武进区举办首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暨首场“智汇沙龙”、新北区开展了交通轻量化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讨会、天宁区集中宣传、表彰了一批先进科技工作者,钟楼区举办青少年航空科普节暨中航未来嘉年华活动,各园区科协、企事业科协、乡镇、街道科协也都纷纷开展了相应的活动。2017年,新增10家市级科技工作者站点,壮大科技人才之家阵地。
3、依托科技社团云服务平台,满足人才立体化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云平台作用,促进学会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站平台将学会信息发布、会员专家库、活动发布、学会活力指数等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评出十大活力社团,同时把软课题项目、优秀科技论文评审以及学会能力提升项目等重点专项纳入云服务平台整体管理,加强平台考核,满足了科技工作者的多样需求。
四、紧扣科技智囊化,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有新成效
1、强引导,开展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成功承办市政府第十四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工作,采用网络申报评审系统,进一步加强了评选工作的严谨性、便捷性和标准化。本次论文评选共征集到自然科学论文644篇,其中被SCI、EI国际知名检索机构收录的达到295篇,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大幅提高。经初审、复审,最终评出一等奖9篇,二等奖34篇,三等奖93篇共136篇,有效调动了我市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2、强咨询,开展自然科学软课题资助。围绕科技产业、民生热点资助特约、重点和专项三大类课题35项,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答辩和验收,加强课题的管控和监督,择优形成《市科协智库研究成果汇编》,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能源互联网、机器人产业、健康产业、先进碳材料等6篇科技工作者建议,供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强化成果推广应用。
3、强普及,编辑《常州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聚焦科技产业热点,共刊发“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量子技术”“高铁技术”“能源互联网”“新一代互联网”“VRAR技术”6期《常州自然科学》。期刊网罗最新科技新知、产业动态,交流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展示科技精英、创业模范,为领导干部和全市科技工作者提供最新科技资讯。
五、紧扣治理现代化,推进科协团体自身建设有新面貌
1、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天宁、钟楼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组织实现全覆盖,并积极举办农业项目和农业贷款政策培训会,赴南京江宁横溪蔬果农技协交流对接,提升了农技协组织的服务能力。武进区、天宁区和戚机厂科协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换发组织新活力。积极吸纳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州超体智能设备应用服务中心等促进会和民办非企业加入科协组织,进一步完善科协组织构成。
2、加强党的建设。根据市委部署,扎实推进“三大一实干”活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10家、名士8位、群众570户,征求各类意见378条。组织30多名科协系统党员干部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党员培训,接受党性教育。组织参加“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动、集中观看《周恩来的党性之光》、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阳光扶贫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切实铸牢党性。新成立心理学会党支部纳入科协党总支管理,开展学会统战试点工作,探索社团党建的新路子。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初,班子与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出台《市科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意见》,对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责任分工,梳理汇总市科协各部门的党风廉政风险点,编印《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手册》,进一步加强了廉政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了防控意识。
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2018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持续打造“三型”组织,切实履行“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努力开创科协团体事业新局面,为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多作新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贯彻十九大,推进科协深化改革
一是找准科协工作定位。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科协组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作用。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学会和科技类中介机构融入发展大局,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围绕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充分的矛盾,加快科技类产品和平台的开发利用。策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引导科技工作者参与改革,创新争先。二是推动辖市区改革。2018年,加强对辖市区科协改革的指导,推动辖市区科协全部出台《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着力在体制机制、治理方式和队伍建设方面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深化学会改革发展。培育发展学会组织,继续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新兴行业的学会和科技类中介组织,依托半导体照明、核电协会(联盟)探索成立1-2家科技评价认证机构。继续实施新一轮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全年培育特专优精学会25个。加强学会规范化建设,出台并依据《学会组织通则》,建立完善学会优胜劣汰机制,突出“两化”建设,指导学会完善机构设置、会员发展、科技服务、学术活动等内部管理,加快建设科技社团。繁荣学术交流,举办第十届学术活动月,继续每月举办科技咖啡馆活动,推进学术交流品牌化、经常化。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组织和鼓励学会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争取新增3家以上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抓好省级科技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服务站、首席工程师等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常州。四是推动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工作者联系制度,加大对市级科技工作者站点的培训和指导,多渠道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议,及时传递和反映科技工作者的诉求。深化《常州市科协系统联系高层次海归人才工作制度》,针对联系的100名海归人才需求,定期为海归人才提供科技沙龙,健康体检、政策解读等多层次服务。充分发挥学术和道德委员会的作用,设立学术诚信档案,公开受理学术不端行为,开设科技道德讲堂,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双创服务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以众创空间联盟为抓手,推进全市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常州市科协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征集优秀创业项目40项。持续打造科技项目路演日品牌,全年推荐展示项目80个。继续每周举办一期创业沙龙活动,全年资助推动全市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单位开展创新创业品牌活动20个。继续完善众创云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发挥辐射效应。二是着力提升科技兴企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金桥工程,以半导体照明、核电两大联盟协会为抓手,开展企业资质培训、项目对接、展会展览等活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开展国外逾期专利信息推送,力争新增50个信息专利服务点和30个创新案例。重点推进“创新宝”平台项目,加快学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平台入驻工作。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兴农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市级以上科普惠农服服务站15家以上,组织开展“三下乡”、专家进村入户指导、技术推广对接等活动。加强市及辖市区农技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快我市农业企业、农业产品入驻京东商场步伐,表彰一批优秀基层农技协。积极组织农业专家、农村科普志愿者等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四是着力提升招才引智服务能力。加强对所属9个海智工作站的指导考核。对接资源,新增2个海外团体渠道,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省科协海智渠道资源,围绕特色产业园区,争创1-2家省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举办好武进第四届绿色智能制造海智专场对接会,全年为企业推荐海智项目50项。充分利用2018年江苏海智大会契机,组织相关企业参会与海智专家进行项目洽谈对接。举办4场海智科技咖啡馆活动,强化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五是着力提升科技咨询服务能力。继续开展自然科学软课题征集资助工作,编印《市科协科技智库成果汇编》,围绕科技产业热点,编辑《常州自然科学》期刊6期,不定期采编科技工作者建议5期,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咨询成果的推广应用,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给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三、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一是强化《纲要》目标推动。继续推进市及辖市区开展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完善评估监测机制,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力争达到13.6%。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创建工作,采取抓重点、补短板等措施,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创建工作。二是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快落实“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不断提高科普e站建设的覆盖面、应用有效性,加快“科普中国”“江苏科普云”落地应用,实施精准化推送、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展科普新业态。2018年,实现校园e站全覆盖,并启动乡村e站建设。整合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专版专栏和微信、网站等多种渠道,集成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扎实推动科普信息化工作。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育布点,加快科普电子屏、气象屏、广告屏的建设和利用,重点加强科普数字化科普设施建设。全年培育全国和省科普示范基地10家以上,命名市级特色科普场馆10家。大力推动科普设施共建共享,继续开展“科普一日游”活动,全年推出科普旅游线路10条,市及辖市、区组织参加科普游1万人次以上,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放开发和集成共享。四是推进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开展常州市科普创作大赛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继续加强科普文学、科普动漫和科普影视作品的开发,组编科普丛书3-5本,推进恐龙园、嬉戏谷和灵通产业园三大省级科普研发基地研发科普展具、产品。五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普志愿者“6521”行动,加大对科普讲师团、科普志愿者、社区科普员的培训和指导,组织讲师团成员科普报告进社区100场、龙城科普讲堂6堂,开展科普志愿者集中活动,进一步加大科普人才的宣传和激励措施,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普人才队伍。六是不断丰富科普载体。重点举办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活动600场以上;继续开展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特色科普活动的评选表彰,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举办科普志愿者培训班,发挥好科普益民服务站、居民学校等作用,扶持社区科普资源建设。继续实施“我们爱科学”行动计划,做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工作。创建市级以上“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13所。举办常州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开展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实践体验、科技竞赛等活动,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四、加强团体自身建设,提升科协事业发展境界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新时代科协事业发展中展现新的作为。一是大力推进科协组织建设。调整吸纳更多高层次社会力量加入科协组织,健全科协组织领导,为产业发展、行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大力推进企事业科协建设,利用行业协会三脱钩的契机,探索建设一批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科协,突出辖市区科协的主体地位和主推作用,大力推进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组建工作。二是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对街道(乡镇)、社区(村)科普员、科普基地引导员等基层干部进行系列业务培训,并分门别类出台科协业务工作指导意见,强化指导。三是大力加强团体建设。建立常委联系制度,发挥常委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常委会例会制度,组织各类常委活动。以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大力实施委员之家凝聚工程,开展委员服务活动,建设科协暖心之家。四是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科协组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普法力度,提升干部的法制观念,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砥砺新作为。全市科协系统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切实履行“四服务一加强”职能,坚决打赢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攻坚战,为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