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市老科协医学分会秘书长单德成撰写的《从文化视角看孟河医派》一文,从文化的区域性、时代性、传承性、人文性等四个方面予以阐述,被《中国中医药报》2月27日刊登,编者按说:“在中医流派中,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末民初的医坛上,传承至今代有才人。”4月初,该文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全文转载,责任编辑:王雨磬、杨志。能够得到中宣部的重视,进一步扩大了孟河医派在全国的影响。此文曾被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常州老科协》杂志2019年第二期录用了这篇文章。
当今西方著名的中医药学者蒋熙德(德国籍,后旅居英国)研究证明:“德贤之子费国柞(1730-1800),德才兼备,是第一个地方志有载的名医,称其‘精医’。从费氏第五代医家入载地方志这一事实表明,乾隆年间才开始有孟河医家的报道,至嘉庆年间(1796-1821)孟河才逐步形成地方性医学学派。”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新北区孟河镇人,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他在《诊余集》序中说:“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此不必远引古事,即证之吾友听鸿余君《诊余集》中而见矣。”
中国医史学家陆锦燧在《香岩经·序》曾说:“江浙间医家多以治瘟病名,独武进孟河名医辈出,并不专治瘟症,由是有孟河医派、叶派之分。”
丁甘仁次子丁仲英1927年(民国十六年)在丁甘仁《喉痧症治概要》跋中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犹古文有桐城、阳湖;绘事之传南宗、北宗。”
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吕炳奎(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谓:“自十九世纪到民国初年,费、马、巢、丁四家崛起于这个孟河小镇,名震遐迩,因此当时流传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生冠吴中的说法。”
陈邦贤著《中国医学史》(2006版)曾列出1840年至1949年时期的著名医家12人,孟河医派医家5人名列其中,分别是: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谢观、恽铁樵。
2009年6月,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了60年来首度“国医大师”评选,30位上榜者中孟河医派传人占了5席(朱良春、陆广莘、裘沛然、颜正华、颜德馨)。据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医坛上活跃着上千位孟河医派弟子,“名中医”达百余位,为任何其他中医流派无法比拟。孟河医派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中医流派。”
单德成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宣传孟河医派的文章还有:《从矿山霍乱案谈用药求真》《一手好字是中医入门必备》。在《中吴》杂志上发表《中医之喉舌 吾道之干城》,在《健康常州》发表《欣赏<甘仁先生采芝图>有感》《中医方笺大学问》。(常州市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