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伟委员:
您提出的汇聚各方合力,加快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完善科学教育育人模式
1.架构常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两级管理体系。常州市科协与教育局、科技局、宣传部等配合统筹协调,集社会各方资源,形成“一站四点”为基点,以“创新实践”为核心,在全市各区设点布局,架构常州市、区两级青少年科学创新两级管理体系。形成以科协为“智慧”枢纽,全市各中小学、高校、科研场所、科普基地为“行动”支架的一体化育人网络,有效推进科技教育优质师资、课程和项目共享共建。
2.加大科技教育进校园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认定的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11家,其中,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已认定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66家,占31%。2021年,我们将联合市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继续认定包括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在内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8家。并对申报今年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单位进行辅导。同时,我们将引导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建设科普教育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借助科研机构力量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3.加大科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一是积极推进科学课程在辖市区的落地落实和覆盖面,研究科学课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科学课程的研发和推广;二是注重探索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梯队递进,形成普及教育、兴趣社团和竞赛提升等三个层次的科学教育模式。
4.加强科学素质工作监测评估。为及时跟踪监测公民科学素质发展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公众科学素养需求,“十三五”期间,市科协委托中国科普所连续五年对市及6个辖市区同时进行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及时掌握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状况。从调查的结果看,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从2016年的11.1%上升到2020年的15.2%,公众素养结果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市科协将继续不定期进行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素养需求进行持续跟踪,不断夯实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
二、加大科技教育工作经费投入。
1.完善和调整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设置和运作模式。2012年建立全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管理模式,迄今为止,已成立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益智类、航模、创客、程序设计小能手、电子技师等14个科技俱乐部,形成省内首创的青少年俱乐部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全市青少年获国际竞赛特等奖8项、一等奖40项,获国家级竞赛特等奖52项、一等奖406项,4名学生获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10名学生入选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计划。市科协除科技创新俱乐部和机器人俱乐部每年资助5万元,其它11个俱乐部均每年资助2万元用于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同时市教育局也为13个俱乐部每年各资助1.5万元比赛经费,下一步力争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科技俱乐部建设。
2.设立“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为进一步凸显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成效,从2018年起,市政府设立“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表彰奖励经费达20万元,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浓厚创建氛围。一是每年通过组织学校创建“市级综合示范学校”、“省级综合示范学校”、“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室”等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品质发展。市科协对创建成功的市级综合示范学校每个给予1万元创建经费奖励,创建成功的省级综合示范学校每个给予3万元创建经费奖励。二是积极引导中小学举办校园科技节、科幻剧、诗词里的科学大赛等活动,营造科技氛围。
三、搭建好产学研对接活动平台
我市正在创建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和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市科协和科技、教育等部门将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战场,除长期以来开展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外,近期还将部分职业学校纳入进来,通过召开科研院校交流会,了解各自的需求。市科协等单位希望通过探索“双创指导+创新方法培训”的公共服务模式,打通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专家之间最后一公里的合作空间,实现零距离对接。既服务于我市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专家库优势,为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平台。
签 发 人:陈华鹏
经 办 人:李凯虎
何息忠
联系电话:86619617、86619615
附件: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80号的答复.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