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万万不会想到,身后千年,竟然会有人用摄影的方式与之对话。而摄影师张霆的《期会东坡》,是用一种“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在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里,与古人期会,隔空对话,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绝妙的火花。
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无论是传统的诗文还是新起的词,小说戏曲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处在中国文化高峰时期的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时代的叠加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但却并未将它当下隔绝开。“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无为思想”等中华传统文化早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在当代的各种审美表达中。
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在现代文化领域的原有认知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汲取新的灵感,《期会东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将当代艺术的探寻、疑思、逐渐认可和接受融入的过程真实而又具体地呈现了出来。《期会东坡》摒弃以往常见的摄影对文学诗歌附庸式的简单解读,似乎是在完成一次中国文化的寻源与追新之旅,是用当代的影像视角,重新认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期会东坡》在创作的同文化设定上紧紧围绕“跨界”一词,在内容上展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勾连,唤醒观者对传统文化新的认识和期待。作品审美很强,将摄影这个西方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视觉气质做了更好的融合。骨子里透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水墨丹青情怀,以摄影的减法美学,平淡的简约态度、光与影的表达与东坡期会对话的梦境与现实的交汇,诠释理想中的“天人合一”东方文化审美境界。
就艺术门类特性而言,摄影艺术是一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的造型艺术,摄影师借助的是照相机、感光材料和存储介质(存储卡等)塑造艺术形象,发挥其艺术作用;而文学是直接诉诸人的想象的语言艺术,它通过的是语言这种媒介去触发人的想象力,再造艺术形象。我们在《期会东坡》的系列作品中,看到了摄影跟诗歌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在内容上充满各种隐喻、象征、符号,照片跟照片之间的逻辑上,也像诗歌那样充满张力。由此而言,《期会东坡》不是简单的诗句加摄影的凑合,而是摄影师通过与东坡梦境中的期会,并借助日常事物的光鲜或隐处汲取生命与人生的迹象,从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影像与灵动的感受,将其投射到现实与理想的世界中,并将诗与事物的关系呈现出来。
文学的观照、审美方式的媒介是文字,关系是逻辑,核心是哲学。对于摄影的修为,不仅仅是摄影表现技巧上语言修辞上,更应在抽象性上跟哲学一样,充满智力上的思辨。个人认为,张霆在以后类似《期会东坡》的摄影创作应该在哲学的思辨上有着进一步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