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常州市红梅新村社区工作者走进红梅小学,为五(3)学生带来一堂红色教育课。通过“传统习俗话清明”、“缅怀先烈”、“网上祭英烈”三大环节,引导青少年在缅怀中传承红色基因,传播文明祭扫,云寄哀思的网络祭祀方式,推广移风易俗行动。
活动伊始,社工以互动问答开启清明文化课堂。“禁火寄托对先贤的敬畏,扫墓体现血脉传承,风筝放飞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多媒体课件,社工系统讲解了扫墓、踏青、插柳三大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王同学分享道:“柳树也是寄托思念、送别的植物,插柳不仅是传播绿色,更是寄托对先人的思念,爷爷说编柳枝花环也是常州人纪念忠贞气节的方式。”
课堂聚焦本土红色资源,通过视频《觅渡》剪辑版,再现瞿秋白21岁远赴苏俄寻求真理的青春壮举。当播放到瞿秋白在长汀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时,不少学生眼含热泪。在“常州三杰知多少”抢答环节,学生们踊跃参与,将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恽代英创办《中国青年》的事迹深深刻入记忆。
活动尾声,社工倡导绿色祭扫新风尚,现场演示了中华英烈网“赓续2025·网上祭英烈”专题操作流程。学生们可通过登录网站,选择献花、点烛、留言等方式,向瞿秋白等英烈云端致敬。随着虚拟花圈在英烈页面绽放,学生在留言区写道:“您寻找的光明之路,我们正昂首前行!”李同学表示:“我要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家人,清明节和爸爸妈妈一起网上祭扫,既环保又有意义。”
红梅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杨秋燕表示:“我们把红色教育课堂搬到线上+线下双空间,既顺应绿色祭扫新风尚,更让英烈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光彩。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校社联动,以多样化实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