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手机也能拍出杂志封面的质感!”4 月 12 日下午,常州市清真寺五楼会议室里,回族摄影爱好者马女士举着刚调试好参数的手机,与身旁汉族学员相视而笑。应常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的邀请,这场由钟楼区老科协联合市伊协联合举办的“科普摄影共学活动”,正以镜头为媒,架起民族交流的连心桥。吸引着近三十回族摄影爱好者的参与。
活动特邀钟楼区老科协科普摄影专家姚建华担纲讲师。作为常州老年科技大学讲师、大运河81 号艺术微展馆创办人、“发现常州之美” 赛事指导,其作品曾摘得江苏省科协系统廉政书画摄影一等奖。课堂上,姚老师将专业技法融入趣味讲解:“拍清真寺院穹顶时,用三分构图法能凸显建筑线条”“逆光拍摄礼拜场景时,打开 HDR 模式更有层次感”。投影仪上交替闪现的常州运河风光与民族节庆影像,让光影知识化作跨越文化的共通语言。
讲座结束后,回族学员们手持手机围聚在姚老师的周围,开展起热烈讨论。“这张开斋节抓拍的笑容,焦点再下移半格会更灵动。”姚老师的建议,换来回族青年小王的虚心求教。当镜头对准寺内砖雕纹样与绿植光影时,快门声此起彼伏,不同民族的身影在取景框里交叠成团结的剪影。
“科普消除认知隔阂,摄影定格美好共鸣。” 钟楼区老科协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 “科普 + 摄影” 双引擎,开展 “民族文化采风”“科普微展巡展” 等系列活动。从手机镜头里的清真寺晨辉,到科普手册中的传统手工艺解析,这些承载知识与温度的影像,正成为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甘霖,让汉回同心的情谊在光影流转间愈发醇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