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10月2日上午,钟楼区科学技术协会(钟楼区科协)携手钟楼区曦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常州博物馆二楼“知行课堂”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大国·大江·大桥:解码常泰长江大桥的桥梁力量”。活动通过模型互动、趣味实验与专家讲解,带领同学们走近超级工程,亲身感受“中国建造”背后的科技魅力。
跨界碰撞:当博物馆课堂遇上超级大桥
本次活动巧妙地将常州博物馆的文化底蕴与常泰长江大桥的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一场跨学科的科普体验。来自飞龙中学科技组的史旭东、李宜鹏两位老师,一改传统理论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模型和趣味实验,将大桥建设中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同学们在观察、触摸和动手体验中,沉浸式学习了力的分解、结构稳定性及材料力学等核心原理,现场气氛热烈。

工程解码:从世界之最看科技力量
常泰长江大桥作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其背后是多项世界级的技术突破。活动现场,老师们以大桥实现的“4项世界首创”和“6项世界之最”为切入点,生动解读了台阶型沉井基础、高强度拉索材料等创新设计。同学们在对比传统与现代桥梁技术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如何驱动城市发展——大桥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其预留的铁路通道更将助力常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
知行合一:在动手实践中融会贯通
一座大桥的诞生,是物理、数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的完美融合。本次活动注重“做中学”,引导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化身“小小工程师”,从桥梁模型搭建到承重测试,从“智能沉井”模拟到数据分析,亲身体验项目设计的完整流程。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大家的综合思维能力,更是对常州博物馆“知行学堂”理念的生动实践,让知识跨越课本,在实践中焕发活力。

梦想启航:让科技的种子在心中生根
“原来大桥的拉索这么坚韧!”“江底施工的机器人太酷了!”——活动现场,赞叹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这不仅仅是一场科普活动,更是一堂点燃梦想的思政课。通过解码常泰长江大桥,同学们不仅拓宽了科学视野,更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坚定地表示:“未来,我也要设计一座了不起的大桥,让中国工程走向世界!”

本次主题活动是钟楼区科协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场景化科普的一次成功探索。未来,区科协将继续创新形式,搭建更多优质平台,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与创新精神,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